第1076章(第2页)

 以孝来博得声望,是名士必经之路。 

 东晋衣冠南渡,琅琊王氏腾飞而起,一时权柄登极,与司马氏御床同坐,琅琊王氏在之前就极有实力,在琅琊王氏的反展历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把王氏的声望彻底打响,这个人叫, 

 王祥。 

 光说他的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要说出来他的典故,大家就会恍然大悟。 

 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公就是王祥。 

 王祥的父亲娶了后母,后母一直对王祥不满,后母的不满并非是平时总挑刺、没事骂两句的那种,而是实实在在想要王祥死。 

 有一天夜里,后母趁着王祥睡觉,拿着刀偷摸去王祥的屋里暗杀他,恰好碰上王祥起夜小解,后母挥刀砍在被褥上,等到王祥回来后见到此景, 

 王祥第一反应不是愤怒,更不是逃跑,而是见后母脸上有遗憾没杀掉自己的表情,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后母杀了自己。 

 王祥与后母不得不说的故事很多,很逆天。 

 卧冰求鲤的故事,可能都会让现代人觉得莫名其妙,后母想吃鱼了,王祥去冰面上用肚皮化开冰块,再捞鱼给后母吃, 

 难道没有卖鱼的?就算没有卖鱼的,非破冰捞鱼不可,难道不能用别的捞鱼法子吗?王祥用身体化开冰面,会让人觉得这小子智商不太高。 

 但在当时,王祥的举动闻名天下,孝感震天,天下人没有不知王祥孝子之名的, 

 于是,王祥顺理成章入了仕途,还当了大官。 

 王祥之于琅琊王氏,与秦孝公之于秦国,大差不差。 

 魏晋时的孝名,已经发展为了愚孝,大族子弟自小读经,不可能没看过“小棒则受,大棒则走”,却发展到如此病态的地步, 

 但以上种种,都印证了一个事实。 

 在汉晋之际,孝,是政治资源。 

 晋病态的孝道观念,是汉代孝道的畸形化,用刘据的话说就是,什么事和权力沾边就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