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剑飘香 作品

谋反案(237)

话说北宋仁宗年间,开封府尹包拯,人称包青天,铁面无私,公正廉明。其身边有南侠展昭,剑法超群,忠心护主;更有师爷公孙策,才智过人,善于推理;以及王朝、马汉两大勇士,力大无穷,誓死追随。一时之间,开封府威名远播,百姓安居乐业。

 一日,一封密信悄然送至包拯手中,信中言及京畿之地,有股神秘势力暗中筹谋,意图谋反。信中言辞隐晦,线索模糊,只提及“龙吟”二字,令包拯心生疑惑。

 “公孙先生,你看这‘龙吟’二字,究竟是何所指?”包拯眉头紧锁,目光如炬。

 公孙策接过密信,细细研读,沉思片刻后道:“大人,‘龙吟’或可理解为帝王之音,亦可引申为隐秘的呼唤。此信之意,恐是暗示谋反之事与皇室有关,且已暗中筹备多时。”

 “若是如此,此事非同小可,须得尽快查明真相。”包拯拍案而起,神色坚定。

 正当此时,展昭匆匆步入堂中,手持一柄长剑,剑身泛着寒光,似乎刚从一场激战中归来。

 “大人,属下方才在京郊发现一桩怪事,或有蹊跷。”展昭神色凝重,将长剑置于桌上。

 包拯闻言,连忙问道:“何事如此紧急?”

 展昭缓缓道:“属下行至京郊密林,忽闻一阵奇异琴声,琴声悠扬中带着一股哀怨之气。寻声而去,只见一座荒废的古庙,庙中有一女子,身着红衣,正抚琴而泣。那女子面容绝美,肌肤胜雪,只是眼中含泪,似有无尽忧愁。”

 “哦?女子?你可曾问她姓名来历?”公孙策插话道。

 展昭摇头:“属下正要询问,忽闻庙外有脚步声逼近,女子神色大变,匆匆离去。属下追出,却已不见其踪影。只在庙中发现了这枚玉佩。”说着,展昭从怀中取出一枚雕工精细的玉佩,其上刻有龙凤呈祥之图,隐隐透着皇家气息。

 包拯接过玉佩,仔细端详,心中疑云更重:“此玉佩绝非寻常之物,定与皇室有所关联。展昭,你速去调查那女子身份,本官与公孙先生则前往京中,暗中探查‘龙吟’之谜。”

 是夜,月黑风高,包拯与公孙策换上夜行衣,潜入京中权贵府邸,试图寻找线索。二人轻功了得,穿梭于屋檐之上,如履平地。

 行至一处偏僻院落,忽闻院内传来低沉的交谈声。二人悄声靠近,只听得一人道:“‘龙吟’计划已近尾声,只待东风一至,大事可期。”

 另一人冷笑:“哼,那老东西还蒙在鼓里,以为自己仍是天下之主。殊不知,这江山早已是我们囊中之物。”

 包拯心中一震,连忙示意公孙策记下此言。二人正欲撤离,忽觉一阵冷风拂面,眼前一黑,竟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拖入地下。

 待二人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间密室之中,四周石壁光滑如镜,唯有顶部天窗透下一丝微光。

 “公孙先生,看来我们落入陷阱了。”包拯揉了揉太阳穴,试图让自己清醒些。

 公孙策环顾四周,沉声道:“大人莫急,既来之则安之。此地必有机关,我们且找找看。”

 二人沿着石壁摸索,果然在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枚精致的铜环。公孙策轻轻一拧,只听得一阵轰鸣,石壁缓缓移开,露出一条通道。

 二人沿着通道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一处宽敞的大厅。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龙椅,椅上坐着一位身着黄袍的中年男子,正是当朝宰相赵元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