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送礼(第2页)

 怀着这样的心思,沈琼华留了个心眼,将瑞王派暗一送来的东西都好好地保存下来。 

 若是瑞王真做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她就将这些东西都还回去,再与瑞王算账,省得拿人手短。 

 谁知她不再拒绝之后,暗一送东西的次数更多了,这一度让沈琼华怀疑: 

 瑞王突然给她那么多人手,该不会是好方便他自己送东西吧? 

 日升月落,一转眼便入了夏,微凉的风也挡不住空气中若有似无的闷热。 

 近日,京城中很是热闹,光是举办的诗会就有数十起,客栈更是爆满,食鼎楼的糕点单子更是接到手软。 

 这一切的原因,皆是因为会试在即,各地方学子进京赶考。 

 几乎每个十步都能看见一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学子,遍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原本每三年一次的会试是在春日进行,因此又称‘春闱’,但今年开春全国各地便遭受了不同程度水灾,赈灾都来不及,自然顾不上会试。 
 如今灾民皆返回原籍,开耕种地,百姓安乐,此事自然又被提上了日程,皇上亲自下旨,加开恩科,命各地举人和学子赴京赶考。 

 许多人感激得潸然泪下,以头抢地,大呼皇恩浩荡。 

 因为此次灾情取消了原本的春闱,不少人皆觉得此次春闱应当是无望了,这就代表着又要再等三年。 

 三年时间,谁都不知晓会发生什么事情,且乡试两届,会试一届,意味着三年后的竞争压力更大。 

 原本就僧多肉少的位置,有了更多的人觊觎。 

 若是原本就考不上也就罢了,就怕那种只差一点点,原本按照正常时间是可以考上的,却因竞争的人数多了,与之失之交臂。 

 十三年寒窗苦读功亏一篑,那才是最让人崩溃的。 

 因此此次加开恩科,大部分应考人都对皇上感激涕零。 

 沈琼华就是在这样热闹的氛围中,接到了洛希瑶的帖子。 

 洛希瑶作为镇国公眼中‘胆大妄为第一人’,灾情时期也被镇国公限制了出门的自由,就怕洛希瑶在外头胡来。 

 尤其是身旁还总是跟着个‘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傅琛,镇国公就更不放心洛希瑶出镇国公府了。 

 一整个春日,除了到府门前帮忙施粥,洛希瑶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镇国公府里头——发呆。 

 自那日与沈琼华写信了解了赈灾银内幕之后,小姐妹两人这段时间通信很是频繁。 

 大多时候都是洛希瑶给沈琼华说这上京城中各家的八卦,沈琼华再写信回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