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一百四十七 两派相争(第2页)
我一路奔向议事堂,心中思绪翻涌。想到婆婆那张苍老而憔悴的脸,想到她多年孤苦无依的日子,我暗暗下决心,必须要设法为她争取到应得的帮助。我一边思索着该如何在众多会长面前提出这项提议,心里也担忧若是说得不好,许多会长或许会反对,甚至一些保皇派也可能不支持。这样想着,我骑在马上仔细斟酌,力图想出应对会长们质疑的完备说辞。
到了议事堂门口,早已有不少会长聚集在此。他们都是来自各界的代表,有本地商团的多位会长,有来自军队的几位代表,也有汉南各地的乡绅。人群中不乏本土激进派、顽固的保皇派、中立派及一些孤立派的成员。
我深吸一口气,抬步跨入堂内,朝议事大厅走去。有几位会长看到我出现,显然颇感意外,纷纷放下手中的卷宗,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我向他们行礼,恭敬地说道:“几位会长,在下许久未踏入议事堂,今日突然前来,还请各位见谅。”
几位会长纷纷回礼道:“少主能来参政议事,我们自是欢迎。”
我与他们简短寒暄后,不久汉南王与堂主也步入大厅,各自落座。汉南王俯视众会长,目光扫视一圈,停留在我身上片刻,似乎有些惊讶,随后才将目光移开。我心里明白,他必然在纳闷,一向不爱参与议政的我,今天为何突然出现在堂下。
堂主见人差不多到齐,便朗声宣布:“现下会长们均已到齐,今日议事正式开始。哪位会长有议题要提出,请站起阐述。”
话音刚落,我正欲起身,却被另一位会长抢先发言,我只好暂且坐下,让他先行提议。
发言的是一位商团会长,他的提议是希望堂会减少对商家的赋税,因为汉南的店铺经营状况困难,许多商家不堪重负,已无力缴纳过高的赋税。他的提议一出,便引来不少会长的异议,首先便是主管汉南钱库的李会长。他说道:“张会长,现在赋税已年年递减,今年更已降至最低,钱库的支出又居高不下,若再减少赋税,恐怕汉南钱库将会亏空。”
张会长反驳道:“李会长此言差矣,钱库每年收取如此多的赋税,若不是你们在开支上有浪费,怎会出现亏空。如今钱库紧张,你也不能将负担都强压在我们商家头上。”
李会长不服道:“张会长,这样说可就不公平了,钱库的每项支出都经过堂会提议讨论,每笔开销都有详细账目。你若不信,随时可以来钱库查账。”
张会长冷笑道:“只怕李会长拿出来的账簿是本假账吧,真正的账目我们恐怕查不着呢。”
李会长闻言大为恼怒,喝道:“张会长,你这是在诸位会长面前污蔑我,造谣生事!”
张会长则淡然回应:“李会长,您背地里都做了些什么,难道在座的会长们还不知道吗?这也不需要我来造谣生事。我今天提出减少赋税,是为了减轻商户的负担,若是把汉南的商铺逼得都倒闭了,到时你们要上哪里去征收赋税?”
李会长一时也无法反驳。堂主见一方无言,也只得暂时搁置了这项议事。
此时,汉南王忽然开口道:“诸位会长,今日我见小侄前来堂会,想必他有提议要提出。不妨先听听小侄的想法吧。”
汉南王话音一落,我站起身来,微微一躬,缓缓说道:“多谢王叔成全,也感谢堂主和各位会长的聆听。我今日确实有一项提议。昨日我因为要详细追问一位寻亲来访者的信息,和公主殿下她们去了一趟郊外。寻亲来访者叫刘嫂,她要帮她的邻居婆婆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那婆婆年纪已大,生活也不能自理,全靠刘嫂及邻里们照顾才得以度日。婆婆如今神志不清,记忆模糊,许多事情早已忘却,耳朵也不灵光,根本就听不清我们问的话。刘嫂只是告诉我们,婆婆一日到晚只是念叨着自己的儿子,喃喃自语着儿子会回来。我们对婆婆经过一番耐心问话,才从她口中得知婆婆的儿子原来是国都防卫军士兵,名叫小华。后来刘嫂还对我们说,米铺的章老板常常接济婆婆,看样子章老板在国都时就应该认识婆婆。于是我们前往米铺寻问章老板,章老板果然以前就认识婆婆。他说婆婆在国都时住在他家附近,婆婆的丈夫早年去世,与儿子相依为命。不料漠北军入侵国都,婆婆的儿子小华应召入伍,没过多久便战死沙场,留下婆婆一个人孤苦伶仃。国都沦陷后,章老板一家见婆婆无依无靠,好心将婆婆带上一同逃亡至汉南。婆婆年轻时生活尚能自理,但现在年事已高,独身孤苦一人,无人照料。唯靠刘嫂与章老板他们的照顾才得以勉强维持生计。然而,婆婆这些邻居们自己也并不富裕,却仍愿意对婆婆伸出援手。我想,像婆婆这样的人,在汉南应不在少数。他们的儿子为了天龙国浴血奋战,甚至牺牲。难道我们忍心让这些人无依无靠,孤苦至老,得不到帮助吗?我今日提出此议,正是希望钱库每年拨出一部分资金,帮助汉南境内这些遇难将士的家属,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安抚,而不是任由他们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