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江南闲扯(第2页)

 华夏祖先还是很牛逼的,一番操作下来效果很好,却始终无法解决一个基本矛盾----外来集团和本土势力的博弈!

 现如今繁华富庶的江南,一开始的时候可不太适合人类生存。

 “湿热”两个字就断了最初的文明发展,人在那种环境下容易生病啊!

 在基本没有医疗的远古,生病差不多就意味着死亡。

 人都活不长,谈何发展?

 这种恶劣的生存条件,决定了长江以南的先民也要抱团,因为抱团才能提高活下来的几率。

 现在两股同样抱团的势力的确相互妥协了,可离真正的彻底融合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本土势力:你以为你儿子娶了我家闺女,你闺女嫁给我儿子,咱俩就真成一家人了?

 放屁!真要那样,你那王位让给老子坐坐呗!

 熊家:你以为我儿子娶了你闺女,你就有资格当王了?

 放屁!王位上坐的只能姓熊!

 楚国最鼎盛的时候,地盘面积天下第一,人口也不逊色北方诸侯,为啥始终都无法北上呢?

 因为姓熊的一出兵,各地的本土势力就他奶奶的叛乱!

 别说这些本土势力,北方诸侯慢慢把熊家都看成了南蛮子......

 这是华夏祖先对江南的第一次大开发。

 ......

 第二次是秦始皇。

 统一天下后,几十万秦军南征,一直打到了南海边。

 这又是另一条路子,不再发任命书了,直接以国家力量武力征服!

 可惜,秦二世而亡,这种尝试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

 南征军主帅赵佗封闭三关、割

据自立,重新走回了第一条路。

 然后又是新一轮的外来集团和本土势力的对抗、博弈。

 汉朝建立初期也是一样,什么淮南王、长沙王......走的也是当年周天子发委任状的那一套。

 ......

 第三次是汉武帝。

 收复闽越、加强中央集权,又走上了秦始皇当年曾经尝试的第二条路。

 这本来是个很好的机会,可惜汉朝有个北方强敌匈奴,因此国家的重心始终都在北边。

 ......

 第四次是汉末三国。

 大批北方世族南迁躲避战火,算是非自愿的走出了第三条路,即民间自发的开发江南。

 可这些人同样要面对一个老问题----如何与本地势力相处?

 此时两边的势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曾经的外来者,经过千百年时间早已和最初的本地人彻底融合,形成的新一代本土势力文化也不低、装备也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