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74149451 作品

第106章 读书艰难(第3页)

 这两处招工要求有学历,只怕能读书的女孩们更少。 

 向绵绵和现代人习以为常的九年义务教育,是这时代女孩难求的机遇。 

 这年代太多人只让女孩去学校里读两年书试试,认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甚至孩子多的家庭,直接不让女孩上学。 

 向绵绵在一天晚上,好奇问了向丽丽:“姐,你收到过情书吗?” 

 向丽丽用输液玻璃瓶装了热水,正在把自己的工作服熨平整,一边头都不抬:“收到过啊,一个个写得字丑死了。” 

 “什么时候收到的?” 

 “初中快毕业的时候,还有中专也收到了,班级里男的太多,我们班就两个女孩,全年级加起来不到两个巴掌。” 

 向丽丽把衣服翻了个面:“你收到情书了?把他们都给我当空气嗷,否则我见一个打一个。” 

 “班级里都收到了,六个女孩一半不读了。”向绵绵没有否认。 

 “都是一群傻冒,你给我好好读书,这么好的脑子,疯了去做别人家媳妇?” 

 向绵绵挺沮丧,觉得这时代对女性恶意太大:“没,只是惋惜女孩们没多少出路,本来就路窄,还有人来挖地基。” 

 “那我们就更要做出成绩给他们看,女的也不比男的差,你看我,本来隔壁英子不读书了,她爹见我进了甲烷厂,硬是把英子供上了中专。” 

 向丽丽骄傲地扬起小脸。 

 她的实验、笔试第一名,带动了甲烷厂很多家庭对女孩的看重。 

 在家做家务能带来多少好处?那点劳动价值可有可无,甚至女儿嫁出去了不怎么跟家里往来。 

 考上正式工能带来多少好处?哪怕临时工一个月都有十五以上的工资,完全不能相比。 

 有向丽丽这个榜样在,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咬咬牙送女儿读书,回报丰厚着呢。 

 而且女儿受益,还会对家里死心塌地,这时候的一时付出,一辈子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