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物以稀为贵(第2页)

 接下来,卫宁更加大胆放手, 

 他重新规划了防御布局,撤掉了六座主堡的位置,转而部署了二十四门一战时期的mkii型152mm舰炮作为阵地, 

 每四座重炮组成一个阵地,通过无线电进行遥控指挥,形成了第二道压制性的炮兵火力网。 

 这些老炮价格实惠,虽然射速和射程比不上二战时期的舰炮,但炮弹的杀伤威力不容小觑,足够抵挡日军的轻步兵进攻。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火炮都架设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上, 

 射程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那四门381mm巨炮,射程超过了二十七公里。 

 而152毫米舰炮由于炮弹更轻、初速度更快,射程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为了操控这些大炮,卫宁决定组建一个独立的炮兵旅,专门负责这些一战时期火炮的操控。 

 虽然目前缺乏专业的炮兵人才,但先把架子搭起来总是没错的。 

 卫宁心里清楚,自己不光缺炮兵, 

 要想建立一支强大的野战军团,还需要大量的工程兵、坦克兵、水兵、军官甚至飞行员等各类兵种。 

 总而言之,自己缺的就是人才。 

 人才啊,人才才是最稀缺的资源。 

 说起来也尴尬,自己手下只有一个半路出家的大学生李振刚,和一个上过军校的杨瑞符,高学历的人才一个都没有。 

 现在李振刚要负责整个队伍的人事、物资、财政、装备等工作,忙得不可开交。 

 而杨瑞符也是身兼数职,既要负责幽灵特种部队的工作,又要担任步兵第一团的指导,同样忙得团团转。 

 卫宁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培养人才,特别是军事人才。 

 而要培养人才,就得先建一所专业的军事学校。 

 毕竟自己就算再全能也不可能教那么多人,要想系统地培养出大量人才,只能依靠专业的学校。 

 可是,人才从哪里来呢? 

 卫宁有些犯愁,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万事开头难啊…… 

 突然,卫宁想到了老麦克。 

 要是能让这家伙从美国弄一批人才过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卫宁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许多, 

 不光是美国,现在的德国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 

 陆军只能保持十万人,不能组织空军,海军规模也被严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