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颈椎反射区(第2页)
枢椎主要关联着耳、鼻、喉、舌、声带、口等部位。它的主要功能是与寰椎的寰齿关节相关,维持颈部的旋转功能。一旦枢椎发生错位,就容易出现昏眩、偏头痛、耳鸣、胸闷、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等病症,就像是身体的“旋转开关”出了故障。
然后是第 3 - 6 颈椎,这几个可以算是咱们常规的典型颈椎啦。它们的特点是椎体小,左右径宽于前后径。前面和后面均平坦,而且深度差不多,只是前面稍低于后面,并且其下缘向下延伸,能与下一椎体前上部交叠。上面侧向凹陷,有边缘向一侧突出。下面从前向后凹,从一端凸向另一端,还有侧向浅凹与下一椎体承接。椎弓根斜向后,上下缘间中途附于椎体,所以上一椎骨之椎切迹与下一椎体等深,但更狭窄。椎弓板自上而下变窄薄;椎孔大,呈三角形。棘突短而分叉,分支通常长短不一。上 6 个颈椎的横突孔为椎动脉、椎静脉和交感神经提供了通道。每个突起还分前后部,两部借一骨块连接,该骨块上方有一深沟作为脊神经的通道。
这几个颈椎关联的部位可不少。
第三颈椎段主要关联着咽、颊、肩、横膈等。要是发生错位,容易患上咽喉炎、咽喉部异物感、牙痛、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第四颈椎段主要关联着颈部肌肉、咽、臂等。一旦错位,可能会出现肩酸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胸闷、呃逆(打呃)等病症。
第五颈椎段主要关联着手肘、食道、气管、横膈膜、心脏等。要是错位了,容易患上气管炎、咽喉炎、哮喘、手臂酸痛、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病症。
第六颈椎段主要关联着甲状腺、食道、气管、心肺、上肢等。一旦错位,容易患上上臂或手腕痛、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五十肩、大拇指酸麻痛等病症。
最后是第七颈椎,也就是隆椎。它除了伸向后方的棘突很长外,其余结构和普通颈椎差不多。因为棘突很长,末端不分叉而呈结节状,隆突于皮下,所以被称为隆椎。它会随着颈部的转动而转动,在临床上是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咱们低头时能看到和摸到颈部最高突起的部位,就是第七颈椎,这可是它的生理特点。而且咱们常说的清热要穴“大椎”就在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第七颈椎主要关联着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肺、肱肌等。要是发生错位,容易患上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手臂外侧、中指、肱肌、无名指酸麻痛等病症。
婴儿大概 3 个月左右,随着抬头动作的发育就出现了颈椎前凸。咱们要知道,颈曲是向前凸出的,但是从颈椎功能解剖学的角度来分析,它分为两个部分:上颈椎和下颈椎。上颈椎起于枕骨止于第 2 颈椎,是向后凸出的;而下颈椎是从第 2 颈椎到第 7 颈椎,是向前凸的。这样独特的生理构造,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支撑头部。但要是咱们姿势不良,常常会让颈椎的生理曲度消失,导致颈椎变直。这变直的颈椎不仅支撑能力变差,还会让咱们的头颈部遭受更大的风险,就像是大楼的支柱歪了,整栋楼都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