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杨 作品
第123章 抗洪方案(第2页)
木老根本人就是盟川镇人,这个方案也不是他想到的是,而是在他幼年时期,朝廷治理三川地区洪灾后,一位很有才学的大人提出的方案。
后来这个大人卷入那一场震惊中宋朝的叛乱案之中,从此便再没有提这个蓄水防洪的方案了。
陆远听了忍不住眼前一亮,对木老根说:“可否说得详细一些?”
“桥头河段是山洪冲击之地,想要再次修建防洪堤坝,耗时耗力见效不高,如果将防洪改为引洪,在首当其冲的李家庄、梅家庄、文家庄等地修建蓄水池,释放山洪之力,再修建多条引水河流……将山洪之水引到梅家庄后面的山箐暗洞之中,便可完成安全泄洪!”
陆远对桥头河下游村庄,土地非常熟悉,听到木老根如此说,心中渐渐有了画面。
“那要修多大的蓄水池?”陆远问。
“如果要永绝后患,那就得让李家庄、梅家庄、文家庄三庄之人尽数搬走,在这三庄之外修建大型水库。闲时蓄水,山洪之时泄水!”木老根回答。
“如此巨大的工程,只怕短短一个月之内是无法完成吧?”陆远继续问。
“只要说服三个庄子的人搬走,可以依托村庄修建防洪堤坝,将山洪放入这三个地区,然后分段引出,如果计划得当,我马帮可出五百劳力,四十天之内可见功效!”木老根接着说。
桥头河段下游首当其冲的李家庄、梅家庄、文家庄本就是低洼之处,每发大水必遭殃。
“那泄洪的山箐暗洞,能泄多少洪水?”陆远问。
“秋季爆发山洪的二分之一不会有问题,那是一条暗河,连接到程海湖!”木老根回答。
陆远和刘平对视了一眼,刘平忍不住好奇地问:“木老前辈,您是如何知道得如此详细?”
“四十年前,沧阳来了一个好县令,在任上十年一直致力于整治桥头河段防洪事宜,那个时候我在他手下当场,如果不是朝廷后来有了变故,这件事至少在三十年前就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