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书海的书虫 作品

第142章 见汝南,议税法(第3页)

 房玄龄比较忠诚,李世民有把握他不会泄密。


 不多时,房玄龄神色匆匆的赶了过来。


 “臣房玄龄,参见陛下!”


 “房卿免礼,坐!”


 李世民把刚刚与赵峥讨论的内容给到房玄龄:“房卿,朕找你过来是有一件大事需要你帮忙出谋划策!你且看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诺!”


 房玄龄伸手接过纸张,仔仔细细从头到尾看了几遍,越看越心惊。


 “陛下,这是何人进言!”


 “是赵峥!”


 “居然是辽东郡王!”房玄龄大感意外,赵峥一向属于实干家,几乎没有参与大唐制度的建设。


 今天这份问对有些出乎房玄龄的意料之外。


 “如今均田为臣已心中推算,均田制确实会如辽东郡王所言,必会崩坏,陛下想来是要制定新的税法?”


 房玄龄已经看完所有的内容了,内心也确定均田制也许不需要百年就会崩溃了。


 李世民目光深邃,“正是如此,不解决这个问题朕心难安。”


 “租、庸是如今大唐的税基,若是均田令坏了意味着会有大量的无田者,人无恒产,再课以重税,则必生乱。更遑论徭役。”


 大唐的租庸调是按照均田的人户,和每家丁口的多少来收税和服徭役的。


 所谓有田就有租,有身就有庸,有户就有调。


 大地主就算是人丁兴旺,其实缴纳赋税的占比也是很少的,因为他租子也是按照丁口计算的啊。


 我有2000亩,我雇了40个佃户,但是家里只有一丁,那我只要交2石粮食。


 你家40亩地,两个成丁,你得交4石。


 这种很明显是不公平的税收,也缺乏弹性。


 “臣以为,租庸调可以不变,但是要对拥有众多土地的人额外征税,以弥补日后税收的不足。对授田不足的,则少征税。”


 房玄龄这一套的思维,其实就是加征富人税,减少对授田不足的农户的税收,以此维稳。


 “玄龄意思是,按照占有土地亩数收租?”


 “正是如此,只是此举想必会遭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对。”


 房玄龄无奈的摇了摇头。


 喜欢大唐,开局带小公主去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