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虚惊
此后的时间,江颂宜照旧做批发生意,经营旗下的铺子,每日为城中供水。
可她明显感觉到来庭州进货的商队在逐步减少,她明白,旱灾已经在发挥它的威力了。
让江颂宜感到欣慰的是,第一批试验的塑料大棚反馈良好。
庭州步入十月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早上起来,路边的枯草上甚至能看到一层薄薄的霜。
往年这个时候,地里连杂草都陷入冬眠了,城外入目尽是枯败之色。
可今年城外盖了上万亩塑料大棚,大棚里的温度甚至比普通农户家里还要暖和几分,种在大棚里的作物也绿油油的,生机勃勃。
转眼到了十一月中旬,庭州降下第一场大雪。
九月份盖了塑料大棚的农户收获了第一批青菜。
“哎呀,江家人果然没骗我们!这大棚在冬日真的能种出东西!”
“是啊是啊,也多亏了江家卖的种子和肥料好,要是换了我们之前的菜种,可没这么高的产量。”
收获青菜的老农眼角眉梢尽是喜色。
往年的庭州冬日里哪还能看见蔬菜,吃的都是白萝卜这种耐储存的东西。
白萝卜虽然能吃,但一整个冬天都靠这个东西度过也是够呛。
老农当天就把收获了青菜摆在城中卖,冬日的青菜少见,种得这么好的青菜更是难得,一斤卖到十五文钱,也很快就售罄了。
其他没盖塑料大棚的人见状,悔得肠子都青了,纷纷到官府登记申请,想赶一赶第二批塑料大棚的名额。
江家的玻璃大棚也在持续产出,不仅青菜大丰收,还收获了今年第一批紫葡萄。
葡萄采摘下来,一筐一筐送入城中,江颂宜让人分别给城中交好的朋友都送了一筐。
考虑到明年粮食可能会紧缺,江颂宜开始号召盖了塑料大棚的老农储存粮食。
像土豆之类本身就耐储存的东西,只要存进地窖就能吃上一年。
但青菜不耐储存,只能经过焯水晾干,晒干脱水成菜干之后才能储存到明年。
在江家的号召下,城中兴起了制作菜干和腌菜的风潮。
或焯水晾干,或烘干脱水制成的菜干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种菜干就算自家吃不完,还能卖给别人,补贴家用。
忙忙碌碌中,时间到了十一月十九日。
江颂宜这段日子格外注意来自京城的消息,每每接待从京城来进货的商队,她都会打探京中的消息。
但商队从京城来到庭州,出发至少是一个月前的事了,带来的消息有滞后性,并不具备参考性。
考虑到萧秉宁是秘密回京,如果圣上要将萧家诛九族,旨意也会传到庭州来,江颂宜也特别注意萧家的动静。
十一月十九那天,整个江家的人都无心做生意,时刻注意着外边的动静。
江颂宜派了两个仆从,一个守在庭州城门口,一个待在萧家外面盯梢。
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骑马回来禀报。
马厩里的二十多匹马已经喂饱了,定制的马车车厢里准备好了吃食和衣被,江家所有人人手两把枪和数百发子弹,盛徐行那边更是准备了一架直升飞机。
只要江颂宜一句话,直升机就能传送到江家后院的空地上,由江颂宜驾驶直升机,带着家中的老弱妇孺先走。
其他人则用热武器杀出一条血路,拼出城离开。
然而江家人精神紧绷了一整天,庭州城却风平浪静,什么事都没发生。
夜幕降临,江颂宜也不敢放松警惕,聚集全家人守夜。
直到过了午夜,还是什么事都没发生。
江颂宜高悬了一整天的心渐渐放松下来。
她回到房间,打开铜镜。
铜镜那头的盛徐行也在熬夜,见江颂宜神色平静,两人好几年的默契让他明白今日的庭州是安全的。
“没出事就好,看来不是今年。”盛徐行道,“你去歇会儿吧,这几天你焦虑到黑眼圈都熬出来了。”
江颂宜却摇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今夜我就不歇息了。”
她必须得看到明天的太阳出来之前,萧家和江家都是安全的。
否则就算躺下了她也睡不着。
盛徐行明白她的处境,也不勉强她去休息。
“那我陪你一起。”
江颂宜无心休息,江家其他人同样也睡不着,生生坐了一夜。
直到外面响起第一声鸡鸣,东边的天际泛起了鱼肚白。
江颂宜紧绷的神经一点一点放松下来。
“盛公子,不是今年的十一月十九。”江颂宜长长松了一口气。
过了今夜,最差不过是明年的十一月十九。
那江家和萧家还有一整年的时间来布置和反抗。
只是想到萧家,想到萧秉宁,江颂宜眉头轻轻皱起。
萧秉宁本就对她的话半信半疑,好不容易信了,称病不见客秘密赶回京城,却发现什么都没发生。
那他会不会觉得自己在骗他,从而引发彼此之间的信任危机?
若他真的因此怀疑自己在消遣他,江颂宜也没什么好解释的。
想到这里,江颂宜跟铜镜那边的盛徐行打了个招呼,关了铜镜去睡觉。
接下来的数十日,庭州跟往常一样,风平浪静。
要说跟往年有什么不一样,大概是庭州在冬日种出青菜的事经过商队传到了附近几座城池,有商人嗅到商机,冒着雪跑来收购青菜。
一斤刚采摘下来的青菜在春夏日只能卖到三文钱,但冬天物以稀为贵,卖给收购的商人,价格能提到十五到三十文。
有些别的城池没有的作物,价格更是卖到了五十文一斤。
这波进货潮让盖了塑料大棚的老农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
有些进货的商人见江家的玻璃大棚规模最大,还产出了葡萄这等稀罕物,纷纷跑来想跟他们做生意。
但江颂宜拒绝了。
江家早在盖玻璃大棚之前就跟张祖谦定下协议,玻璃大棚的钱张祖谦赞助一半,但江家地里产出的所有耐储存的农作物,优先卖给庭州粮仓,用作储备粮。
江颂宜答应下来之后,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把产出的大部分农产品都填进了官府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