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高中案首喜气洋洋...(第2页)
而且大老爷素来看不惯他,因为这个,赖大也懒得修缮和大房的关系。
就算璋三爷在老太太那儿得宠,也越不过珠大爷去,他又何必着急呢。
而且赖大也不觉得贾璋能中。
就是聪慧如珠大爷,也是在十四岁时才进学的呢。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大老爷和二老爷,珠大爷和琏二爷之间的对比那样惨烈,赖大才不信贾璋他就是歹竹里出的好笋。
当然了,虽然他心里并不看好贾璋,但脸上却还是装作一副积极的模样。
璋三爷是老太太心爱的孙儿之一,大老爷更是个混不吝的。
不管他心里怎么想,面上的功夫也得做到位了。
赖大不积极,自然有人会积极,譬如说林之孝,譬如说王善保。
他们两个在天没亮时就打发了小厮去看榜,本人也坐在门房里等第一手消息。
贾家的一班小厮早早地就跑去宛平县衙外等待放榜了,因为来得早,这几个小厮都排到了前头。
吉时一到,县衙中门大开,县丞带着几个胥吏出来贴榜了。
一众衙役把等着看榜的书生和小厮长随们拦在警戒线后,待到师爷和胥吏们贴完榜单离开后,这些衙役才让这些看榜人凑到前头来。
县试的榜单是轮榜,在最中间写着案首的名字,外圈儿则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转圈儿记名,一圈儿写五十人。
宛平是京畿大县,人口繁茂,读书人也多,本来每年的录取名额就多。
今年圣上六十大寿,又增加了不少录取名额,所以今年宛平县衙轮榜的圈儿又格外大了一些。
寻常小县,轮榜上的名字不过能写满一圈儿有余,宛平今年却足足写了两圈儿半!
因为名字多,看榜人找名字也麻烦,但贾家的小厮却没有那个烦恼。
他们家三爷名字在正中间呢!
一看到三爷中了第一名案首,几个小厮就联想到丰厚的赏钱,霎时心头火热。
他们当然知道,给主子报喜这样好差事肯定是几个大管家的,轮不到他们这些小子。
可是管家们也不是抠门的人,得了好处后还能少了他们这几个跑腿的银钱吗?
珠大爷中举人的时候,老太太赏了府里所有人的月钱,还单独赏了看榜的小厮金元宝呢!
哎呦喂,这回可是发大了!
几个小厮乐颠颠地跑回了荣宁街,在门房等候的林之孝和王善保见到他们几个回来,急忙拉住他们的手臂:“我的天爷,你们几个可算是回来了,三爷中了吗?”
那几个小厮七嘴八舌地道:“中了,中了!咱们三爷名字在那大红榜正中间儿呢!”
林之孝双手合十,笑得跟个弥勒佛似的:“佛
祖保佑,佛祖保佑,这可是案首啊!”
言罢,又对王善保笑道:“老哥哥,咱们赶紧去给老太太老爷太太报喜去,也好沾沾三爷的喜气。”
王善保笑呵呵应了,十分谦让地让给林之孝去贾母贾赦那儿。
他笑着说,自己去东大院儿给太太报喜就行了。
林之孝看王善保这般沉稳谦和,更是高看王善保一眼。
而且他也看明白了王善保的小心思,王善保嘴里没提三爷,自然是把三爷留着,自己过去讨好卖乖了。
往常他看王善保家的张扬粗浅,没想到她家男人居然是个有心思的人物。
这么一想,林之孝心里就琢磨开了。
以后得让他那婆娘多提点一下王家的女人。
眼看着三爷就要发达起来了,提前给大太太那边儿卖个好,也不费什么。
王善保心里比林之孝高兴得多了。
他婆娘可是太太的陪房,璋三爷又是太太唯一的儿子。
三爷好了,他王善保还能不好吗?
他此时才是两人中更欣喜若狂的那一个。
荣庆堂里,门口的小丫鬟走进屋里,悄悄儿地对鸳鸯说了两句话。
鸳鸯听了,塞给她一把铜钱打发她走了,脸上挂上笑容前去报喜:“老太太大喜,咱们三爷中了县案首,林妈妈在外面等着进来报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