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 乡试之年模拟考试...(第2页)
而且还能做人情,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好处多多。
至于给郭子守和孟吉祥批改卷子本也不费什么功夫,且郭家和孟家听闻此事后还给他送了谢礼,他自是没有什么不愿之心。
贡院里与贡院外的人都在答卷,贾赦他也算是亲眼目睹科举考试的辛苦了。
怨不得珠哥儿当初熬不住呢……
就在贾赦嗟叹的时候,蒋凤举道:“这才哪到哪儿?真正的贡院里还有兵卒巡逻,还没人给送饭,哪有他们现在考得舒坦?”
贾赦为之瞠目结舌,坐在那么窄的地方考试,转身都难,就这还叫考得舒坦呢?
贾赦为此感到愧疚,虽然没有声张出去,但他还是悄悄儿地戒了三天酒色。
直到第四天,他终于憋不住了。
但他也没好意思在府里玩儿,毕竟不远处贾璋他们还在考试呢。
他趁着休沐日,溜出去找陈瑞祥和侯孝康他们乐去了。
在模拟考结束后,贾璋、郭子守和孟吉祥三人在贾璋外书房的床上睡得昏天暗地,总共睡了五个多时辰。
因为睡的时间比较长,第二天起来的时候,三人都极其精神,洗漱过后各自就着鹅脯、茄鲞、枸杞芽儿等小菜喝了一大碗碧粳米粥,这才出门去贡院迎接曾静。
曾静的兄长曾云也在贡院外等着接弟弟。
贾璋三人见到曾家的马车后,也上前与之见礼。
没过多久,龙门大开,曾静随着人流走了出来。
贾璋等人见曾静神色不错,就知道他考得不错。与他说了几句话,就让他赶紧与兄长家去了。
他们过来,本也是为了尽一份心意。若强拉着曾静叙旧,不让他回家休息,反倒是本末倒置。
曾静兄弟离开后,贾璋他们又去吃了茶点,这才散了各自家去。
又过了几天,蒋先生把几人的墨卷批改了出来,又针对答案中的不足之处给贾璋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
贾璋则吩咐竹石、竹月分别把郭子守和孟吉祥的墨卷送到他们府上。
在得知曾静中了后,几人又去曾静那里吃了两次酒。
一次是曾静单独请客,另一次是曾家大办的酒席。
元春的夫婿石端明此科也中举了。
他的名次虽然靠后,但功名是实打实的。
其父石光珠对此极为欢喜,当即就花了大价钱活动人情给他选官,最后落定了武清县县令的官职。
此地属通州,民风淳朴,离京城又近。在这里当差,却是再稳妥不过的了。
在缮国公府举办完庆祝宴席后,元春就带着儿子和石端明一同赴任去了。
她婆婆原是要留下孙儿的,只是元春不愿把孩子给婆婆——婆婆她还抚养着大哥家的孩子,对其极为宠爱,哪里有精力照顾她的孩子?
她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低人一等。
婆媳二人
又是好一通斗法,
最后还是元春把自己的担忧跟石端明说了,这才遂了自家心意。
在参加完乡试后的一系列宴会后,贾璋的生活回归了平静。
他继续跟着蒋凤举读书,心里也找不到任何不努力的理由。
人是应该惜福的,他不但有蒋先生教他文章,还有忘年交叶士高与姑父林如海可以去信请教,这样的教育资源,并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而且院试的好名次也让他产生了一点野心。
说不定他来日能考中解元呢?
当然,考不上也没关系,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保持平常心,坐得住冷板凳。
因为读书辛苦,再加上长个子抽条,贾璋的饭量涨了不少。
贾母一开始还担心他瘦了,可是后来见他个子越来越高,人也越来越结实,吃饭也香甜,心里的担忧也去了。
贾璋他自读书起大多数时候都在荣庆堂吃午饭——荣庆堂距离他的书房最近,贾璋来这里吃饭不用多走路,贾母心疼孙子年幼,在贾璋刚启蒙时就直接做主让贾璋跟着她一起吃午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