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寒冬无雪朝廷乱斗...
第54章寒冬无雪朝廷乱斗
乾元四十九年入冬后一直都没下雪,天气却冷得要命,许多人都将之视为上天示警。
只是皇帝陛下他乾纲独断,朝野上下是没人敢上谏让乾元帝下罪己诏的。
但奏疏还是要上的,于是御史言官们纷纷上书,指责大臣无德,抨击周、李二人广结朋党,暗藏权相之心;还有人建议朝廷收归国库欠银、均输田亩,取缔“预提盐引”等饮鸩止渴之策。
这些人里面有人是大臣羽翼,却戴上了忠臣面具搞党同伐异那一套;有人腹藏荆棘,想要借此机会抨击宰辅以邀直名;但也有人是发自内心地想要激浊扬清。
诸王也趁机浑水摸鱼,希望自家能够渔翁得利。
水被彻底搅浑了。
杨宗祯在周、李二人面前谦和恭敬,只希望能把自己从风口浪尖里摘出去,但最后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
他的门生池纪弹劾他随波逐流,非大臣事体;胸怀异志,藏伊霍之心。
这句话前半句根本不算什么,就算有人在杨宗祯面前骂他是纸糊的阁老,他都能唾面自干;可问题是后边的半句实在是太毒了,陛下年纪老了,而伊霍又是行废立之事的大臣。
瓜田李下,圣上如何不疑他呢?
他自问对池纪不错,而且弟子参老师乃忤逆之事,传出去池纪的名声也是要毁掉的。
所以到底是谁在弄鬼儿。
他这些年的阁老也不是白做的,一查就查到了端倪。
徐梦行,张泰维。
周、李二党的人居然都掺和进来了。
原来如此,他们是要拉他下水。
周东野和李汲斗得如火如荼,又怎会给他渔翁得利的机会?
想明白了这些关节的杨宗祯开始琢磨着怎么写自辩表文,而叶士高却一口气弹劾了周、李二党所有的阁臣。
他弹劾周东野入仕前贫寒如洗,入仕后却田连阡陌;弹劾李汲之子垄断松江棉布,与民争利;弹劾徐梦行养七房小妻,无大臣事体;弹劾张泰维为了自家生意,极力主张‘预提盐引’损公肥私;弹劾池纪污蔑师长,实为忤逆。
他还写道:“流水汤汤,清浊兼杂。清者亦可浊,浊者亦可清。党人看不惯无党之人,阴使其徒弹劾其师,此心何其可诛!臣伏惟恳求陛下,正此不正之风,以停党锢之祸、还庙堂清风。”
此疏一出,乾元帝都有些讶异。
杨宗祯这徒弟这么莽撞吗?
进上的奏折是要经过通政司的。
通政使是他的人,不会截下叶士高的折子,但是也不会管折子上的内容会不会外流……
所以,叶士高是一得罪就把人全都得罪尽了?
可是乾元帝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就等于谁都没得罪。
而且叶士高事无巨细的弹章确实起到作用了,乾元帝知道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忠臣、廉臣,可是一看到他们到底有多贪婪后,还是忍不住生出一丝怨气。
或许这就是叶士高的目的?
通过这样的折子为他的老师破局?
他不怕自己一怒之下就以言行狂悖的罪名把他贬到云贵那等荒山野岭之地吗?
罢了……这孩子是个孝顺的。
他今日就遂了这个孝顺徒弟的意,见见杨宗祯吧。
叶士高确实没什么好怕的。
他身体向来都是极好的,只要能帮
到师相[(.co)(com),
出一出胸中恶气,就算被贬到荒山野岭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师相被人算计,惨遭门生背叛,他如何能在都察院安坐?
这些人在污蔑别人前也先看看自己干不干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