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鸦 作品

第 63 章 预备秋闱苦读不辍...(第2页)

,袭人又姓花,这才给她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贾政听到袭人之名并非出自于“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之类的浓词艳赋后才放过了宝玉,但他对袭人依旧没什么好印象。

认真读书的哥儿,哪个不是在四书五经上下功夫?又有谁会天天想着怎么给丫鬟取好听名字?

由此可见,宝玉是个顽劣的种子。

那袭人虽然有老妻作保,但也不见得是个好的。

贾政夫妇对袭人的看法各有不同,袭人未来的命运也不见得会如她畅想的那般顺遂。

不过这都是日后之事,眼下却不用细表。

只说贾璋为了秋闱,苦读不辍,整日里端坐于绿檀桌椅前与那书山卷海为伴,确实十分辛苦。

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好成绩,他受些辛苦也心甘。

只习武打拳却是不能停的,好身体才是一切的本钱。

他们家里已经有了贾珠这个前车之鉴,贾璋又怎能不引以为戒?

蒋凤举则带着贾璋复习经书巩固基础,隔三差五还会让贾璋来一场模拟考题训练答题速度,培养答题手感。

这位老先生的目标是让贾璋闭着眼睛都能写出文章来,真可谓是斗志昂扬,就连贾璋本人都没有他这样的雄心壮志哩。

黛玉见外头暑热,使人昏昏欲睡,还专门为贾璋做了提神醒脑的薄荷香包。

贾璋得了后爱若珍宝,日日上学都带着,又送金鱼给黛玉养着玩儿。

贾母见黛玉这半年来今儿做个荷包,明儿绣个帕子,忙忙碌碌,活生生像一只勤勤恳恳采蜜的小蜜蜂。

她心里既高兴两个孩子亲昵,又担心黛玉辛苦,因此多有劝诫黛玉休息之语。

黛玉听了后笑道:“外祖母太心疼我了,我今天绣两针,明天绣两针,每天都只做一会儿,却也累不着什么。”

贾母这才放心,也不再劝黛玉。只说若贾璋能榜上有名,她定是要让贾璋来谢黛玉的。倒是惹得黛玉有些不好意思。

叶士高和林如海也都非常关心贾璋的秋闱。

在朝廷点选主考官前,这两人就不约而同地给贾璋送来一大堆时文卷子;在朝廷点选主考官后,他们又不约而同地给贾璋送来了北直隶乡试主考官乔深的文集。

乔深此人文风古朴,极力主张恢复汉唐气度,素来不喜纤巧玲珑文辞。

因为乔深不喜张扬,市面上少有他的文集,贾璋也没搜集到多少他的文章,叶士高和林如海送来的文集确实解了贾璋的燃眉之急。

于是在收到文稿后,贾璋便十分用心地研读起这些文章来。

当然,“考前宝典”只是成功的客观条件。真想要成功,还是要靠四书五经时文制作艺立身。

若是不能对这些知识了然于胸,就算把乔深的文章倒背如流,该考不上还考不上。

邢夫人则

大把撒钱,换着样地给儿子调理伙食,燕窝海参等补品流水一般送到贾璋的书房里,好让他贾璋进补一些。

她这辈子只对儿子大方,旁的人,哪怕是丈夫贾赦和弟弟邢德全呢,也不能从她手里扣出来半个大钱。

贾赦也有些抓心挠肝。

他倒是很想问问儿子准备得怎么样了,但最后也只能憋着不说,省得影响儿子的心态。

当然,家里的小妾也都统统禁足,省得有人作妖,耽误他宝贝儿子的前程。

贾母则带着黛玉与三春在三清祖师面前上香祈祷,又带男女家人去清虚观、皇觉寺和文昌庙等地祈福,只盼着满天神佛能保佑她的璋哥儿蟾宫折桂。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飞逝,转眼间夏天就过去了,乡试的时间也快到了。

王夫人看着邢夫人忙忙碌碌地为贾璋打点着各种琐事,突然想到了早逝的贾珠。

早些年,承载着全家希望去贡院的考试的人分明是她的儿子。

周瑞家的不敢看王夫人难看的脸色,听王夫人让她去请珠大奶奶后,更是叹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