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鸦 作品
第 69 章 水清濯缨水浊濯足...(第2页)
<p>想到这儿,他的笑意更深:“这很好,我很愿意看到门下弟子多读些史书。尤其是太宗与高宗故事,这是很有启发的。”</p>
<p>贾璋一边听杨宗祯说话,一边思忖若杨宗祯问他史书里的问题他该怎么回答,却没想到杨宗祯猝不及防地换了话题:“你是勋贵家的孩子,不是那些对朝政半点不懂的书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林如海是你姑父,你九岁时去扬州拜祭过你姑母?”</p>
<p>“我问你,若你是你姑父,又该如何应对当时的局势呢?”</p>
<p>贾璋没想到杨宗祯居然还这般细致地了解过他的过去,但他只出神了片刻,便用《屈原问渡》里的曲词作答:“徒孙若是姑父,大抵也只能做一回渔父了。”</p>
<p>“渔父对屈子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徒孙若能把这两句话学明白,就上对得起君父,下对得起黎民了。”</p>
<p>杨宗祯听着贾璋的回答,心里倒是愈发喜欢这孩子了。</p>
<p>他当然知道贾璋的作答与应对里有做戏的成分,并非全然真实,可那又怎样?</p>
<p>人生若戏,出门在外,谁脸上不戴几层面具?</p>
<p>刚才的两支琴曲,就是贾璋交给杨宗祯的答卷。</p>
<p>在看到那张品相极好的焦尾琴后,贾璋就知道杨宗祯是擅琴的名家。</p>
<p>他需要以曲明志,阁老也会以曲观人。</p>
<p>所以他选择了《屈原问渡》和《豳风歌》两支曲子弹奏。</p>
<p>他弹奏《屈原问渡》,是在告诉杨宗祯,我很向往屈子高洁的情操,但是水清濯朱缨,水浊洗泥足,这样的道理我也是懂的。</p>
<p>我虽然年纪小,但却不是热血书生。我是不会被您培养到一半就夭折了,白白浪费您的心血的。</p>
<p>弹奏《豳风歌》这首劝兴稼穑之曲,却是在向杨宗祯禀告自己的志向。</p>
<p>诚然我出身于勋贵门庭,生来就有锦衣肥沃之享;但我绝非一心升官的禄蠹,心中也有忧民报国之志。</p>
<p>如今我不过是一介书生,并不敢妄言什么“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不敢侈谈天下黎庶。</p>
<p>可《孟子》有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我今日弹奏《豳风歌》,便是怀着与三代圣君贤臣同样的心志啊!</p>
<p>杨宗祯听明白贾璋选择这两支曲子的原因了吗?</p>
<p>他当然听明白了,而且对贾璋选择的曲子很满意。</p>
<p>不说贾璋在琴曲里表达的心境与志向到底是真是假,只说贾璋能抓住机会推荐自己,又能表现的不落俗套,这样的本事,就已经是很多人拍马不及的了。</p>
<p>“好琴艺也要好琴来配,这张焦尾琴就与了你吧。”</p>
<p>贾璋听到杨宗祯话里的笑意,连忙跪</p>
<p>下道:“多谢师祖赏赐(<a href=" p="">
<p>贾璋一边听杨宗祯说话,一边思忖若杨宗祯问他史书里的问题他该怎么回答,却没想到杨宗祯猝不及防地换了话题:“你是勋贵家的孩子,不是那些对朝政半点不懂的书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林如海是你姑父,你九岁时去扬州拜祭过你姑母?”</p>
<p>“我问你,若你是你姑父,又该如何应对当时的局势呢?”</p>
<p>贾璋没想到杨宗祯居然还这般细致地了解过他的过去,但他只出神了片刻,便用《屈原问渡》里的曲词作答:“徒孙若是姑父,大抵也只能做一回渔父了。”</p>
<p>“渔父对屈子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徒孙若能把这两句话学明白,就上对得起君父,下对得起黎民了。”</p>
<p>杨宗祯听着贾璋的回答,心里倒是愈发喜欢这孩子了。</p>
<p>他当然知道贾璋的作答与应对里有做戏的成分,并非全然真实,可那又怎样?</p>
<p>人生若戏,出门在外,谁脸上不戴几层面具?</p>
<p>刚才的两支琴曲,就是贾璋交给杨宗祯的答卷。</p>
<p>在看到那张品相极好的焦尾琴后,贾璋就知道杨宗祯是擅琴的名家。</p>
<p>他需要以曲明志,阁老也会以曲观人。</p>
<p>所以他选择了《屈原问渡》和《豳风歌》两支曲子弹奏。</p>
<p>他弹奏《屈原问渡》,是在告诉杨宗祯,我很向往屈子高洁的情操,但是水清濯朱缨,水浊洗泥足,这样的道理我也是懂的。</p>
<p>我虽然年纪小,但却不是热血书生。我是不会被您培养到一半就夭折了,白白浪费您的心血的。</p>
<p>弹奏《豳风歌》这首劝兴稼穑之曲,却是在向杨宗祯禀告自己的志向。</p>
<p>诚然我出身于勋贵门庭,生来就有锦衣肥沃之享;但我绝非一心升官的禄蠹,心中也有忧民报国之志。</p>
<p>如今我不过是一介书生,并不敢妄言什么“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不敢侈谈天下黎庶。</p>
<p>可《孟子》有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我今日弹奏《豳风歌》,便是怀着与三代圣君贤臣同样的心志啊!</p>
<p>杨宗祯听明白贾璋选择这两支曲子的原因了吗?</p>
<p>他当然听明白了,而且对贾璋选择的曲子很满意。</p>
<p>不说贾璋在琴曲里表达的心境与志向到底是真是假,只说贾璋能抓住机会推荐自己,又能表现的不落俗套,这样的本事,就已经是很多人拍马不及的了。</p>
<p>“好琴艺也要好琴来配,这张焦尾琴就与了你吧。”</p>
<p>贾璋听到杨宗祯话里的笑意,连忙跪</p>
<p>下道:“多谢师祖赏赐(<a href=" p="">
沈四象和赵仪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这小子改口改得真快真自然啊。
偏生阁老瞧着更高兴了,让贾璋起来后问他:“好孩子,你有表字吗?”
“徒孙年纪尚幼,并无表字,平日里师父常唤我璋哥儿的。”
叶士高听两人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哪里还不知道老师对璋哥儿特别满意?
因笑道:“师相,若您老人家看我这徒儿还算顺眼,就赏他个表字吧,这也是他难得的福气了。”
这对师徒一唱一和的,倒是让凉亭内其他人无声地咂了咂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