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恩呀 作品

第 28 章 倾囊(第2页)


“噗……”及川彻一顿,“那小岩一定很擅长,他超会打人。”

岩泉一现在就想举起手扇人了。

天满笑了笑,他说起交给列夫的老土训练方法,但他觉得还算有用,一个人也能训练,两个人更能互相检查动作。这些基础的排球的知识两个前辈一点就通,根本不需要像列夫那样亲自演示,那么接下来就是更重要的干货。

他摊开手中的速写本的第一页,用记号笔赫然写着「打手出界的要义」。

“你们觉得是什么?”天满抬头问他们。

岩泉一和及川彻的排球基础比灰羽列夫要更扎实。

列夫是直觉系的新手,对待灰毛猫猫的时候,天满更多使用模棱两可的描述词汇,教他怎么熟悉打手出界的手型,告诉他靠着第一感觉去在球场上尝试。

而岩泉前辈和及川前辈却不同,他们早就学过不止六年的排球,无论是球感还是经验都领先于大部分同龄人,因此针对新手的科普知识都可以省略跳过。

这不意味着他们会更好教,排球熟手们的思维早有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定势,反而很难打破。

所以他并不打算上手实操,而总结一份自己的经验书作为参考,让岩泉和及川从中体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归纳出属于自己的方法。

“手腕转动的感觉?”岩泉一说,“我看你打球的时候,手腕翻转的姿势很特别。”

天满摇摇头,看向及川彻。

“击打的位置?”及川彻想,“打在哪个击球点上能反弹?”

天满点头又摇头:“差不多,但也差了点,更具体而言是——角度。”

他翻动手里的白纸到下一页,写着两个大字——「空中瞬时的角度判断」。

天满能把技巧球打得如火纯青,便是从入门的时候就开始逐步进行对技巧球的全方位特训,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磨练他在空中的短时间判断力。

二传手是球场上最需要动脑的人,在一传救起球到他的手上前的几秒内,他们需要把控全场每个角落的走向,做出最合适的传球。

但攻手也需要思考,甚至思考的时间更为短暂,只有跃过球网的那一秒,判断出要把球打向哪里。

天满在初中的时候很幸运地邂逅乌养教练,这位老教练从孩子抓起,一直刻意地锻炼着锻炼他空中思考和反应能力,从还未形成思维定势前便掌握各种独特的招式应对不一样的拦网,强调技巧也有机会战胜力量,用灵活的腕间艺术来击败高墙。

天满学着乌养教练,仔细地讲解道:“百分百打手出界的技巧就是找到合适的击打角度。”

“球收到横向的力,再击打到防守球员的手后,一定会发

生反弹。”天满笑了笑,
“如果球向外飞,那么大概率成功,而球向下飞,便是对面的拦网得分。不注重角度时,打手出界的结果便算是碰运气,还不如稳扎稳打地用更习惯的扣球?

“是这样。”岩泉点头,“如果不能保证得分,其实用这个技巧不太划算。”

天满翻到下一页,纸上的黑线描绘着两种拦网的手型。

“拦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向下压的手型,拦网者用力往下压球,想把球推回网前;另一个直板样式的手型,直上直下,碰到球的撞击时会向后扬,打出一次触球让一传更更好接。”

天满问:“那么问题来了,应对哪一个种手型最适合使用打手出界?”

“……”及川想了想,“第二种?”

物理课上教过光的折射,按照那样的原理,这种手型更直观地判断出球回落的角度,就像一面单面镜一样按打来的方向向另一侧弹出。

“错误。”天满用手比出一个大大的叉,“是第一种。”

“因为——更坚硬吗?”岩泉问,他在扣球时深有感触,“向下压的手型更为牢固,击球力度不大的时候很难动摇。”

天满点头,这就是原因解释。

“没错,因为拦网的目的是把球压回去,拦网得分的欲望更强烈,手中的这个平面会更为固定牢靠。”天满说,“后一种就像打在软绵绵的棉花上,前一种更像是打在厚实的墙壁上——反弹力度更足够,所以我推荐你们尝试在下压手型时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