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小行星发动机(第2页)

 大家都在里面积极地建言献策,他们提出的方案基本上都围绕着如何提高飞船速度、增加运载量以及提高采矿效率等方面展开。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来自航天中心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想法。

 这个人名叫易鸿飞,他所在的小组主要负责宇宙飞船的发动机设计工作,因此拥有较高的权限,并能够接触到科技树系统中的更高级别科技。

 易鸿飞表示:“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行星发动机技术(该技术由林科从《流浪地球》世界获得),那么为何不考虑设计一种专门用于小行星的发动机呢?”

 他指出,行星发动机之所以采用重聚变技术作为推进力,主要是因为它要推动像地球这样巨大的星球。

 但如果只是推动小行星,就没有必要使用如此强大的行星发动机了。

 而且也不必运用重聚变技术,只需要使用轻核聚变发动机即可满足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只要提供足够的推力,就能将小行星推至距离地球较近的位置进行开采。

 这种小行星发动机,可以被设计成一种标准的设备。

 通过对天舟一号宇宙飞船进行改装,可以将其作为小行星发动机的载体。

 每个小行星发动机都会配备独立的动力系统。

 当天舟一号宇宙飞船到达小行星带时,小行星发动机将会直接从天舟一号分离出来,并由天舟一号自身携带的人工智能进行操控,最终降落在小行星带上。

 一旦完成降落并计算好各种角度,小行星发动机便会启动,发挥其强大的力量来改变小行星的方向,推动它朝着地球外层空间轨道前进。

 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减少飞船从地球到小行星带所需的飞行时间。

 当小七将这套方案提交给林科时,林科不禁眼前一亮,心中暗自感叹:“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毕竟在《流浪地球》的世界里,连地球都能被推动,那么经过改造后的行星发动机,岂不是同样能够推动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