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穹人 作品

105.第105章 捷报入京(第2页)

 大顺延续明制,每年二月、八月中旬起,至四月、十月末旬止,每月逢二日举行经筵,今日正是四月首个经筵日。

 然而永昌帝却没有这个心思,直接命戴权领着今日的讲官去左顺门赐酒饭。

 这时,戴权捧着一份公文走来了。

 戴权轻声说道:“皇上,这是户部刚送来的公文。”

 永昌帝回过神来,接过那份公文展看,又轻轻地把它合好,站在那儿沉默了好一阵子,然后手一挥:“走,去上书房!”说着转身向上书房走去。

 戴权心中一叹,这份公文又是前线向户部催讨粮草军饷的。

 北方的仗越打越大,四王八公一脉几位老家伙却越打越谨慎,一副“稳中求胜”的做派,无论取得多大的战果,他们都不会追击鞑子,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出奇兵,不冒任何风险。

 这种方略是在己方军队野战能力弱于对手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可京营和大同、宣府边军的战力不弱啊。另外,这种用兵方略需要雄厚国力的支撑,才能给前线军队提供源源不断地物资补给。

 大军一个月需要的银子是两百多万两,国库现有的存银除去开支,也就只够两三个月的开支,根本支撑不到各省税银入京。

 原本指望林如海那边能提前送来一部分盐税,结果发生了龙吸水,海水倒灌,盐田损毁,两淮盐场损失惨重,没有盐,哪来的盐税。

 为了稳定北方盐价,朝廷紧急从两浙盐场征调官盐,林如海也在抄没私盐,填补官盐缺额。

 要是这样也还好,朝廷节省开支,也能从牙缝里挤出

来一个月的军饷,差不多能熬到两淮盐税入京。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黄河的桃花汛十分凶猛,河南境内黄河大堤多处决口,就连开封城都进了黄河水。

 灾要赈、河堤要修、百姓复耕的种子要拨,这些都需要银子。

 第一拨的钱粮还是户部从安徽、江苏的藩库里借调的,要还的。

 所以说,这场战争不能拖太久。

 可是有缮国公的例子在,那几个老家伙根本不敢主动出击,生怕也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二皇子身上,二皇子这背后一刀不仅要了缮国公的命,还毁了皇室的信誉。

 现在就算处置了二皇子,众人心头的那根刺也很难拔出,只能靠时间去消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