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橘现身大朝会!千官叩首下拜!吴王的恩情还不完呐!
第256章
是夜。
坤宁宫内,三个爷们喝酒吃菜,三个娘们抱着娃娃闲聊叙话。
高空之上,皓月高悬。
“雄英还是瘦弱了些,长势没有长生好,还是要多补补,你瞧长生多胖。”
“嗯,母后,已经在给他补了,不过太医说了,孩子也不能补太多,主要是要他白天多动,晚上多睡。”
“那倒也是……这孩子,倒也白回来不少,嘿,来,奶奶抱抱——”
“……”
马秀英左右各一个大孙子,笑容满面。
于她而言,享受这番天伦之乐便是人生中最惬意的时刻。
另一头。
“嗝。”
朱标打了一个酒嗝,脸色微微泛红,只见他放下筷子,朝着朱元璋道,
“爹啊,你能听从小橘子的劝说,不滥杀官员,这是好事,我也赞成。”
“不过,眼下官员有了处置,可空印这件事儿,还是得不到解决啊……偏远地区运送税粮的偏差和损耗,是一定存在且无法提前预计的,那么按照实际的数目上报,就必然会对不准,通不过验收。”
“这事儿,依旧是个难题啊。”
朱元璋轻轻抚须,朱橘则是埋头干饭。
这大肘子真好吃,吭哧吭哧……
“这事儿,咱刚才也在想。”
朱元璋沉声道,
“一时半会儿,确实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空印之事,必须杜绝!且要写进大明律里!以后要是再有这样的事情,那就没这么好打发了!”
朱标微微颔首。
虽然官员们辩解称,空印使用了‘骑缝章’,独一无二不会挪用,但他用屁股想想都知道,这里头肯定可以玩猫腻。再者说来,这种事情要是不加以打击,底下的人必然会变本加厉,肆意妄为!
这一股不正之风,必须遏制!
嘟嘟嘟。
朱标为朱元璋倒上酒,亦是为朱橘倒上了酒。
“来,走一个。”
朱元璋举杯,朱标亦是举杯,唯有朱橘还在埋头啃猪蹄。
“臭小子,别啃了!”
“喝酒!”
老朱瞪眼道。
“哦,噢噢!”
“来来,走——”
朱橘这才放下猪蹄,与老爹大哥碰杯,而后将酒一饮而尽。
“你小子,饿死鬼投胎吗?这猪蹄有那么好吃?”
朱元璋一脸不悦的道,
“叫你一起喝酒,咱的意思是喊你过来聊事儿的!不是叫你过来吃菜扒饭的!”
“空印的事儿,你说说看怎么解决?咱们必须要想办法从根源上把这事儿解决才行!”
朱标亦是看向朱橘。
“是啊小橘子,你一向鬼点子说,咱们群策群力,想想呗?”
他笑道。
对于朱橘的政治智慧,朱标其实早已服气,这小子有些时候随便抛出来一个点子,都能对整个大明产生正面的作用!
不服不行!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
朱橘抹了抹嘴,道,
“首先就是老爹说的,先立法,把使用空印造假列入法条之中,那么将来再有人敢钻空子,被抓到就要依法处置了,该杀头就杀头,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其次呢,对于缴税用的文书,进行特殊处理,比如搞个专用文书,上面再弄点防伪标识什么的,这样举国上下就都知道,这文书是专门用来纳粮的,不可用于其他任何政事。”
“除此之外,还可以修改程序,比如说,县、州府一级的税粮,先由省布政使进行核算,核算无误之后,再由布政使亲自送往应天,这样一来,便简单而有序,不再混乱。”
“最后,您老不是有狗腿子……咳,锦衣卫么?每年汇算的时候,派锦衣卫去监督一下就可以了。”
狗腿子说的太顺嘴了,一时半会儿改不了。
“……诶,这倒是不错啊!”
朱标眼睛微微一亮,赞道,
“小橘子,还是你有办法啊!这啃着猪蹄,就把法子都想明白了?”
“厉害!我看行得通!”
朱元璋轻轻抚须,略一沉吟之后,也是点了点头。
“听上去是还不错。”
他颔首道。
“不过这样做,其实也不算是解决了根源问题。”
朱橘又道,
“只能说是多设置了几道程序,尽可能的减少贪污腐败。”
“但是,这样其实是加大了地方布政使和锦衣卫的权力,长久看来,也未必是好事。”
“如果真的要一步到位,那就……”
说到此处,他略一停顿。
“那就什么?”
“说啊,关键时刻卖什么关子啊你!”
朱元璋连声问道。
朱标亦是一脸期待的看着朱橘,等待着下文。
“嘿嘿……别急嘛。”
朱橘再度啃了一口蹄筋,嚼了好几口,方才心满意足的咂嘴道,
“一切的问题,归根到底,原因就是税粮在路途上的损耗。”
“那简单,那咱们不收税粮不就行了?直接收钱,所有问题不就完美解决了?也不用搞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东西了,反正钱这玩意儿,总不可能在路上损耗吧?”
朱元璋脸色一黑。
“馊主意。”
他道,
“直接收钱咱不是没想过,但仔细一想,便知道其中弊端!”
“若是收钱,那么老百姓就要把粮食卖了去换成银子或者铜钱,再去缴税,但问题在于,大明的铜和银本来就短缺,银贵粮贱,再加上奸商低收高卖,原本价值一两银子的粮食,真要换钱,可能就只能换到半两,但是税要收一两,那么老百姓就只能卖双倍的粮食去换钱交税,你这不是坑老百姓吗?”
朱橘闻言,却是面不改色。
“那可以发行纸币啊,纸币不存在短缺的问题,需要的时候朝廷发行就可以了。”
“就像宋朝的交子,元朝的钞一样,定好纸币的价值,比如一贯钞等于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铜钱,那么老百姓按照粮价卖粮,就能轻易得到宝钞,拿去缴税。”
他道。
朱元璋闻言,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思索之中。
他开始思考朱橘这番话语的可行性……
“而且,宝钞这玩意儿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流通方便不过是它一个小小的优点而已。”
朱橘笑道,
“它,可以快速创造财富。”
“你发一千万贯宝钞,那么就可以从民间回收一千万等价的金银铜钱,一来一回,就收获了上千万的财富。”
“这法子,是可以在短期内聚拢大量财富干大事的。”
听到这番话语,朱元璋的眼睛骤然一亮。
“好啊!这个主意好啊!”
他赞道,
“咱现在正愁钱不够用呢!每年收税收上来的那点钱,够什么使的?想干几件大事都难!”
“就按照你说的来!先发他个几千万宝钞!以后官员发俸禄,也用宝钞发!哈哈哈……”
老朱像是找到了生财之道一般,两眼放光。
这宝钞一发,轻而易举就能收获数千万的财富!这可比辛辛苦苦收税来的容易多了!
“父皇,您不能这样想。”
朱标却是蹙眉道,
“发行宝钞,这自然可以,但决不能滥发,因为其价值,还是要建立在金银铜之上的啊。”
“大明的金银铜短缺,难道宝钞就能无限发行?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朝廷没有足够的银子和铜钱,将来就会陷入钞多银少的尴尬局面之中,那么宝钞必然会越来越不值钱。”
“如果这样,发行宝钞照样还是坑老百姓啊!”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兴奋劲儿稍稍得到了遏制。
“没错。”
朱橘点头道,
“宝钞可以发行,也的确是朝廷快速积累财富干大事的手段,但不能滥发,如果想要让宝钞这个货币体系长久的运转下去,那是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的——”
“其一,是大明朝廷的信用背书,这个自然不用多说,作为官方货币,信用自然是有的。”
“其二,则是准备金,发行一千万宝钞,你不能把收回来的财富全都挪用了,起码要留三百万作为准备金,供民间自由兑换,宝钞和金银铜钱之间的相互兑换,是一定不能受到限制的,如果只用宝钞换老百姓手里的金银,却不许老百姓用宝钞换朝廷的金银,那这套制度必然要废,宝钞也不会被老百姓所信任,一旦信任崩塌,这就是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