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青霜 作品

第二百五十九章 燕王公然抗旨?!老朱发怒!朱橘力挺老四!

 第259章

 看到这本册子的名字,朱橘方才恍然。

 原来这大半年来,老爹深居简出,是在鼓捣这玩意儿!

 《皇明祖训》,可谓是朱元璋爹味语录大合集,上面全都是老朱对子孙的教训和规范。

 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全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后人只要傻瓜式的照做就可以了!

 老实说,朱橘不喜欢这种爹味说教,更不喜欢这些条条框框,好在他和朱棣他们是不同的。

 他可以不遵守上面的规矩。

 “看看吧,你们都好好好看!”

 朱元璋怀里抱着朱长生,抚须道,

 “你们只要按照咱这本《皇明祖训》去做!必然是贤王!必然可以福祚绵延,与国同休!”

 这本《皇明祖训》,他其实从洪武二年就开始编纂了,如今方才是真正成书!虽然还有一些地方思虑不周需要完善,但让儿子们拿去学习,已然是绰绰有余!

 在老朱的内心,一直有一个蓝图。

 这大明,上到储君亲王,下到黎民百姓,都严格按照他所制定的规矩去做事,去生活,那么,大明就将永远稳定,万世不易!

 因此,《大诰三编》和《皇明祖训》应运而出!

 看到儿子们都认真的翻阅着手里的册子,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满意之色。

 嘿嘿!

 咱可真是个天才!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若能和咱一样,王朝又怎么会灭亡呢?

 他们的水平,还是不够啊!

 心中想着在,他忽的想起了前些年朱橘给他的那半首词——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还看今朝!哼哼……还看今朝。”

 朱元璋摇头晃脑的哼哼着,手轻轻抚摸着朱长生的脑袋,笑吟吟的道,

 “长生啊,你以后也要像爷爷这样,有大智慧,大才能!”

 “知道吗?”

 朱长生听着爷爷的话,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而后又专心致志的抠起了爷爷的腿。

 而一旁被冷落的朱雄英,则是一脸的茫然,一副我是谁我在哪的状态。

 哗啦。

 哗啦。

 朱橘随意翻看着,在那些爹味说教上并没有多做停留。

 很快,他便翻到了诸王谱系。

 只见上面赫然写着:

 皇太子家字辈: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家字辈: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

 ……

 燕王家字辈: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橘一路看下去,亦是看到了自家的字辈。

 吴王家字辈:守德承先志,崇文尚武扬,和谐立福祉,师慧启明光。

 “诶,这寓意还可以啊。”

 朱橘眼睛微微一亮,笑道,

 “看来老朱还是挺用心的,不错不错。”

 “那我要是再有个儿子,就叫朱守火!哈哈哈……”

 噗嗤。

 一旁的徐妙云听到这话,不禁笑出了声。

 “好难听的名字,不要不要。”

 她望着朱橘,眼波流转,柔声道,

 “若是有个二郎,一定要好好取名字。”

 “夫君,你……是不是想要二郎了?”

 朱橘:“???”

 “咳……没有的事,我随便说说的。”

 他干咳一声,道,

 “我暂时没有要二胎的打算,眼下,我想要所有的爱都留给长生。”

 听到这话,徐妙云的目中顿时露出了几分失望之色。

 她抿了抿唇,看着趴在朱元璋腿上嬉闹的朱长生,撇嘴道:

 “长生已经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连父皇和母后都那般偏爱他,又不差我俩这一份爱。”

 “夫君,你……”

 朱橘又是干咳了两声,别过头去,朝着朱棣遥遥一敬。

 “老四,走一个。”

 他抬手道。

 这么多兄弟里,除了跟大哥关系好之外,他也就是跟老四老五交情还不错。

 尤其是老四,双方毕竟是一起在沙场上打过仗的战友,再加上老四这个人能力又强,做事又一向颇有分寸,和他相处起来其实挺舒服的。

 如今,他就要去北平就藩,按照正常的发展,将来一辈子也见不了几面了,作为兄弟,临别前喝两杯也是应该的。

 “好,走着。”

 朱棣举起酒杯,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朝着朱橘亮了亮空杯。

 两人相视一眼,微微一笑,便不再多言。

 “殿下,少喝点。”

 身旁,一个面相柔美的女子轻轻扶着朱棣,柔声道。

 “嗯。”

 朱棣淡淡一应,再度将杯中美酒倒满。

 身旁之人,自然是马秀英给他张罗的王妃,并非是什么勋贵之女,也不是达官显贵家里的大家闺秀,只是一个朝中五品清流家中的女儿。

 这是马秀英和朱元璋共同的意思,给儿子选王妃,刻意避开了朝中大官,而是在普通清官以及民间良家中挑选合适的女子。

 朱棡、朱棣、朱橚,都是差不多的配置。

 身边的女子品性温柔规矩,长相也还过得去,不过,跟徐妙云比起来,还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故而,朱棣对她也没有太深的感情,只当是完成任务,将来到了封地,多生几个儿子开枝散叶便是。

 一杯接着一杯,忽的,朱棣突然觉得——

 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这般平淡才对啊!

 以自己的才能,本该拥有波澜壮阔的一生!再不济,也得有点波折起伏吧?岂能像现在这样碌碌无为,未来,仿佛一眼看得到边!

 北元已经扫平,边疆再无外患……这还要守什么疆土?

 去北平,无非就是混吃混喝等死。

 对于这样的未来生活,朱棣本能的抗拒。

 此刻,借着酒劲儿,他忽的站起身来。

 “父皇!”

 “儿臣……儿臣有事奏请,请父皇……恩准!”

 他这一突然起身,顿时让众人都抬起了眼睛,纷纷看向了他。

 温婉的燕王妃脸上露出紧张之色,下意识的拉了拉朱棣的衣角。

 她毕竟是小家之女,在这种时候,做不到淡定从容,和常美荣和徐妙云的确是存在一些差距。

 朱元璋眉头微微一挑。

 “哦?”

 “何事?”

 对于朱棣这个儿子,他还是较为欣赏的,自然也愿意付出更多的资源和耐心。

 虽说只要是他的儿子他都爱,但儿子多了,自然宠爱也分程度。

 就好比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总归是手心的肉更叫人珍惜一点嘛!

 故而,在朱元璋的心中,其实隐隐有一个排名。

 朱标和朱橘,是一档的,属于最高档,一个是储君,一个是储君之储君。

 朱棣次一档,朱棡和朱橚再次一档,而后才是朱樉等皇子。

 至于最末档,因为达兰的缘故,朱元璋恨屋及乌,对于朱榑是最不在意的,甚至……还会有那么几分淡淡的嫌恶。

 这也能从座次看出来,朱榑坐在后头默默无闻,也没什么人和他聊天,宛若透明人一般。

 在这个地位排名之中,朱棣仅次于朱标和朱橘,在老朱心中,不可谓不重要。

 “父皇,儿臣不想去就藩。”

 朱棣深吸一口气,忽的跪伏在地,沉声道,

 “或者说……儿臣不想这么早就去就藩!”

 听到这话,众人皆是一惊!

 就连马秀英都是眉头一皱,放下了手里的筷子,看向朱棣。

 在场诸人惊讶之余,也是瞬间起了心思……

 不想去就藩,难道是想赖在皇宫里?

 这是想干什么?

 你燕王虽然也是亲王,但也得摆正自己的态度,拎清自己的地位吧?

 皇宫,是你能久留的?

 能常驻皇宫的,只有皇太子!纵然是作为监国的吴王,现在都搬出了皇宫,住在了应天的吴王府。

 难不成,你觉得你能比肩吴王?还是说……你胆敢觊觎太子之位?

 一时间,众人神态不一,心思各异。

 而燕王妃更是脸色发白,坐立不安。

 她没想到,朱棣竟然会冒出这么一句话来!

 下意识的看了父皇朱元璋一眼,那锐利的目光,差点给她吓了一个哆嗦!

 没有人能承受得住这样的凝视!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