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青霜 作品

第二百七十二章 朱元璋教授朱长生帝王之术!这特么五岁?

 第272章

 朱长生见爷爷如此严肃,神色略有有些懵懂。

 但最终,他还是点了点头。

 “嗯,我知道了,爷爷。”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好,爷爷相信你会保守好这个秘密的。”

 “那么,从现在开始,爷爷将教授你帝王之术。”

 朱长生眼睛微微一亮。

 “好!那孙儿拿笔记下来!”

 他起身就要去拿纸笔,然而,这个举动却是被朱元璋所制止。

 “无需记录,你听进去多少,就算多少。”

 朱元璋沉声道,

 “爷爷专门为你开设的这门课,也没有书本,也没有教案,就只是讲,讲到哪里算哪里。”

 “领悟多少,看你自己。”

 “爷爷也会看你领悟的程度,再进行后续的教授,换言之……你要不是那块料,那爷爷马上就会停下,不再教你。”

 这一番话语,是老朱给朱长生设下的诸多限制,同时也是对他自己设下了限制。

 如果朱长生没想象中的那么优秀,他不会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如果是,那他就要好好纠结一番了。

 历朝历代,都说立长不立贤,可真正有作为的皇帝,有哪个是嫡长顺位继承?

 汉文帝是嫡长吗?

 汉武帝是嫡长吗?

 汉宣帝是嫡长吗?

 唐太宗是嫡长吗?

 都不是!

 嫡长子继承制,无非就是保证王朝的稳定传承,但很难有出类拔萃,英明神武的明君!

 朱元璋想要大明稳定传承,但也渴望着大明被一代又一代的明君带领着,走向更大的辉煌!

 这一份渴望,在潜意识里牵引着他……

 “嗯,爷爷放心,我肯定能学好!”

 朱长生拍了拍胸脯,显得颇有信心。

 “好。”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扬,放下了手中的奏疏,目中露出一丝追忆之色。

 “你爷爷起家的时候一穷二白,用你爹的话说,那就是开局一个碗。”

 他轻声道,

 “这话虽然是笑言,但当时的情况的确就是这么的凄惨,别看爷爷现在贵为皇帝,是天下最尊贵的人,但当年的爷爷,却是一个最落魄的乞丐,不但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全。”

 “在那样一个乱世之中,爷爷却屡屡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得挺好。”

 “你觉得,爷爷靠的是什么?”

 朱长生听到这一问,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朱元璋显得很有耐心,见孙儿思考,他也不着急,低着头,开始斟酌接下来的教导。

 他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但未必就能是一个成功的老师,尤其是朱长生这孩子还这么小,虽然这小子挺早慧的,但他也得想方设法的用孙儿听得懂的话去交流。

 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嗯……我觉得爷爷是运气好。”

 朱长生琢磨了半天,方才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哦?”

 朱元璋目中露出讶然之色,

 “咱还以为你会说爷爷坚韧不拔,意志超群,吃苦耐劳呢!”

 “你倒好,来了一句运气好,这就把咱的优良品质都给忽略啦?”

 他说着,脸上露出了几分不悦之色。

 “世上吃苦耐劳的人多了去啦!也没见过得有多好呀。”

 朱长生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道,

 “爹带我去踏过春,那些农人爷爷可辛苦了,都七十多岁了还在下地干活,整个人瘦的跟柴火似的,要说吃苦耐劳,他们肯定不比爷爷差,但听爹说,他们一天也就吃两顿粥而已。”

 “所以,肯吃苦的人,要是没有运气,那就是一辈子吃苦。”

 “只有运气加身,吃苦耐劳才算是一个优点,但是孙儿觉得……用处还是不大。”

 朱元璋:“???”

 这小子……说的好特么有道理!

 这真是一个五岁不到的娃娃嘴里说出来的话?

 比当初开了窍的朱橘还要离谱啊!

 “你小子……”

 朱元璋扶了扶额,有些无奈的道,

 “本来还想跟你多卖卖关子的,结果你一下就把关键的点给说了出来。”

 “好吧!的确如你所说!爷爷之所以在那个乱世能混得好,主要依靠的,还真是运气!咱一路摸爬滚打,可遇到太多贵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就是你的奶奶!”

 “你奶奶,还有你奶奶的义父,在那个乱世之中,给了咱一个发家的机会!这个机会便是咱的运气!而有了机会之后,咱也的确有能力将其抓住!”

 “那你觉得,这一份能力,爷爷是怎么锤炼出来的?”

 朱长生眨了眨眼。

 “天生的。”

 他不假思索的应道,

 “就像我一样,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嘿嘿!”

 朱元璋:“……”

 这话给他噎了一下,差点叫他无法往下延伸了!

 “什么天生的!咱的能力都是磨炼出来的!”

 他瞪眼道,

 “当初,咱,咱可是……”

 老朱想要反驳一番,但他忽然发现……好像不太好反驳!

 自己一开始是当和尚,然后出门讨饭,后来因为汤和的一封信,怕被人检举告发,索性就投奔了郭子兴的义军。

 先是当了一个马夫,但很快就被郭子兴所看中当上了亲卫,之后更是亲自领兵作战,在战场上排兵布阵,奋勇杀敌,军功迅速累积,在义军之中的地位更是迅速提高。

 然后就是指挥更多的人,打更大的战役,这样不断循环循环再循环……

 那么问题来了。

 自己哪来的这份本事呢?

 回过头来审视自己,当初的那一场场胜仗,那一次次领兵作战和杀敌,宛若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可如果不是自己,郭子兴随便换个人,比如郭天叙,那战局就瞬间扭转,马上吃败仗!

 正是因此,自己在义军之中积累了巨大的声望,有了一大批愿意跟着自己干的死忠,这也是他真正发家的起始。

 可为什么只有自己能行,别人不行?

 要说磨炼,军中其他将领,包括父帅郭子兴,以及郭天叙,大大小小的战役他们也都打了不少,可谓是久经沙场,可他们就是不如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