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赵生的决策(第2页)

 “地虫?你说的是蚕食农作物的虫子吧,你见过多少这类虫子是春天为害的,大多是秋季,很多人以为这些虫子是春节长大,秋季出来为害。” 

 “其实啊,焚烧仅有一点点好处,而我们这里是北方,冬天便能将害虫冻死,所谓的瑞雪兆丰年,便是这个道理,南方人说用火烧还有些道理,我们北方人说这话,简直就是放屁。” 

 赵生的话让两位赵姓之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你们也别觉得我说话难听,尤其在我们北方,火烧秸秆,烧死的不只是虫子,也将土壤里唯一的氮肥变成了氮氧化合物,这玩意第二年特别容易腐蚀植物的根系。” 

 “并且,氮氧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会产生一种铵盐,而这种铵盐是有毒的,如果大量铵盐进入水体,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对土壤也会产生板结。” 

 赵生哔哩哔哩说了许多,两位赵姓权威人士是一句也没听懂。 

 最后赵常晟说道:“这么多年来,老人都说秋天的秸秆在田地里焚烧第二年能丰收,结果,我们赵县每年的产量还是这么少。” 

 “这也不完全是烧秸秆所致,但在田地里烧秸秆是最愚蠢的办法,烧秸秆主要是获得钾肥和氮肥,这就需要一种复杂的燃烧技术,如此烧出来的肥料方能产生有效的氮肥。” 

 赵生见两人依旧迷惑,端起茶杯:“先喝口茶,做农业有句话,农业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的好坏决定了农业的发展。 

 比如我们的土壤,一点铵盐的过剩,如果我们种的是大豆、花生、稻黍等作物,里面都会有毒物,只是暂时吃不死人。” 

 赵广义终于忍不住问道:“皇宫里吃的东西,是不是都是好品种。” 

 赵生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然后轻声说道:“东西长出来都差不多,唯有种植之时你才知晓,我这话,如果土地里种过有毒的杂草,三年内种出来的粮食都有毒,你能看得出来吗?” 

 赵常晟闻言笑道:“我听闻,吃药的人尿都能浇死花草,不知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