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师师 作品

第90章 三万人的匈奴大军(第3页)

 既然没有那些箭矢就好办多了,他下令立即出兵,而且一次是三万人攻城。 

 “那兰头人,只攻击一个城门吗?为什么不多攻击几个城门。” 

 大单于那边派出来的人,不解地问道。 

 那兰桂放认识此人,而且是大单于的亲信,名字叫乌柯男,此人善于长途奔袭,在草原上打仗就像是一只脱缰的烈马。 

 大单于让这个人过来协助那兰桂放,大有接替自己的意思,只是没有明说罢了。 

 “我们只要组织一次有效的进攻,就能击垮守城士卒的信心。” 

 乌柯男带来的援军五万,现在六万人攻城,他不一次性投入三万攻打,后面再补充进攻就有难度了。 

 他最担心的还有一点,就是消耗掉自己的兵力,下一场就是乌柯男说了算,自己只能听从别人的指挥。 

 三万匈奴兵,气势汹汹地朝着广昌县城而来,不一会敌人就靠近城下,已经是弓箭射程的范围。 

 新军弓手其实不多,虽然赵生仿制的是后世的反曲复合弓,但由于材料问题,使用这样的弓还是需要一定的臂力,反复拉射十次,很多人都承受不了。 

 所以,后来弓弩替代了短程临时的射击。 

 当发现是三万人攻城的时候,城楼上伏下了一万人的兵卒,随时应对攻上城楼的敌人。 

 广昌县的城楼并不高,不包括垛口的位置只有两丈,所以攻城梯搭在上面,很快就能爬上来。 

 弓箭手射完,弩箭手射,来回交替地射了几轮,匈奴人的攻城梯已经搭在城楼垛口。 

 古代很多东西的建造都有标准,城楼也不例外,攻城梯的宽度正好在垛口两边,长戟想把梯子推下去还有些难度。 

 此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滚木或者石块往下砸。 

 甚至有些战役,会在城楼上烧油往下浇,这不仅仅是为了烫死敌人,或者是让敌人爬楼梯的时候打滑,更主要的是木梯上有油后,容易点燃。 

 所以,古代油是很贵的,它不仅是点灯照明,也是战略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