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师师 作品

第121章 蔚州两地—秋收(第3页)

 “额

,你们不知棉花是何物?” 

 赵生有点懵逼,这一个知县也不知道棉花? 

 众人像看怪物似的看着赵生: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棉花吗? 

 好吧,看来需要科普一下了,赵生心里暗想。 

 于是,赵生拿出一个棉花团和一个带壳的成熟棉花。 

 “你们看,这个是长在地里的可以收获的棉花,采摘回来后,取出里面的棉花,这就是下面急需的工作,我看了你们播种的,满山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去采摘。 

 先统计一下县城的老人孩子和妇人,采摘的按照重量计算,当天交任务的,管两顿饭。” 

 虽说在赵生指挥下,蔚州两地民生吃饭不至于饿死,大家都是想着办法吃上一口好的,不过还是有些人家吃不饱。 

 这次收棉花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环境,有饭吃有钱拿。 

 棉花最大的播种地是在广昌县,蔚州因为大家在搞基建,棉花种植地不多,主要是人口少,新军都参加了基建任务。 

 “这次采棉花安全问题是个大问题,不管是哪里来的妇人儿童,我们都要做好安全防范,谁的管理治下出了问题,我们就法办他们。” 

 边境时有意外发生,部署在这的新军不仅仅要看护矿,也要守卫百姓的安全。 

 时常巡逻的士卒,在百姓干活的地方转悠,防止有恶人作祟。 

 阳山县留下来的匈奴以及塞外其他族的商人,很快嗅觉到了蔚州的商机,多次派出商人与这边沟通。 

 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蔚州这边大周军队并不排斥他们,反而提供保护他们的措施。 

 氐族商人黎庚宝对蔚州军队做法十分赞赏,多次前往蔚州做起皮货生意。 

 凡言大氐、犹大都也。 

 《国语》中说:“天鼋出现而河水干涸。” 

 韦昭说:“天鼋,在亢宿和氐宿之间。”从“氏”的下面加一“一”。“一”读作直略切。这是会意字。 

 许慎的书中没有“低”字。“底”,一种说法是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