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立储之事(第3页)

 

所以让这个部门参与筛选储君,其中蕴含着皇帝的深意。毕竟这个部门里的人皆是皇亲国戚。

 

这一手犹如天女散花,雨露均沾。

 

兵部和吏部的负责人瞬间会被某些人拉拢。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韦荣自始至终在朝堂上都未发一言。

 

他心里已然有了盘算。

 

收复楚地漕运必是大事。

 

仅此一项,户部便有了这一席话语权。

 

三部督办此事。

 

无非是从军事能力、统制地方、财税上缴,还有名声名望等等方面考量,其次便是个人能力。

 

军事能力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内地剿匪,也是能力的体现。

 

统制地方,要看民众是否安居乐业,治下农作商贸是否繁荣通畅。

 

有了前面两项,财税方面才会稳定上缴。

 

至于名声名望,就要看有没有官员出面弹劾。

 

所谓的个人能力,这更是一团稀泥。

 

关键还是前面的两项。

 

这些年最安稳的要数越王的封地,多年来没有灾情,匪患稀少,也无战事发生,可以说是政绩平平。

 

相较而言,燕王赵晖。

 

赵恒处理了当年漕帮和盐帮的混乱,还清缴了水匪等,让楚地呈现出表面的一片和谐,倘若这次能将漕运顺利过渡到朝廷手中,又是一件功绩斐然的大事。

 

“哼!燕地战事不断,而且卢家给燕地与定州之地带来诸多祸事,仅此一项他拿什么和恒儿比?”

 

左相府中,韦荣拿起茶杯,自言自语道。

 

想了想,为求稳妥,他召唤府中管事,在其耳边低声细语一番。

 

管事俯身倾听,连连点头,随后消失在夜幕之中。

 

被圈禁在皇家别院的赵伟,这些日子心中满是憋屈。

 

每天除了吃饭时间有人过来,几乎无人在旁侍候。

 

这天,送饭的人面孔有些陌生,仔细一看才发觉此人是右相府里的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