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康熙官窑精品(第3页)

 

“是有一个笔筒需要老爷子帮忙掌掌眼。”陈光明说着把笔筒放到他面前的小桌。

 

“清代的青花瓷笔筒。”

 

关老爷子只瞧上一眼便判断出了该笔筒的年代。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一眼便知道这是一个清代的物件吗?”

 

陈光明摇摇头道:“还请您老解惑。”

 

关老爷子说道:“因为瓷器上书写长篇古文,为清代所特有,例如《桃花源记》、《兰亭序》、《出师表》等等这些有名古文词作,都曾录写在清时期的各类器型瓷器上。”

 

陈光明和韩春明闻言若有所悟的跟着点头。

 

接着关老爷子拿起笔筒仔细端详起来,又把底部翻过来看了看,然后悠悠说道:

 

“胎体坚细洁白,釉汁滋润晶莹,器底呈玉璧形,其处理方法比清其他时期更为考究。

 

笔筒外壁青花通景楷写的《醉翁亭记》,字体清新秀逸,疏密得当,这是真玩意儿,康熙前期的难得一见的官窑精品。”

 

陈光明闻言心中一松,这回终于可以确定是捡漏成功了,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笔筒将来得好好珍藏起来。

 

韩春明的关注点显然和陈光明不同,他指着笔筒诗文说道:“老爷子,麻烦您讲解一下诗首的葫芦形釉里红“吉祥”印章以及尾款的“翰墨因缘”印章,所代表的含义。”

 

关老爷子闭目沉思了一会,说:“康熙二十年之前,青花瓷基本上都不书官窑款,因为康熙不尚尊号,所以各家斋堂就用了自已的名款和各种花押图记代替。

 

像这种“葫芦形”就是一家斋堂的特有标记,到了康熙二十年后才开始题有官窑款,但代表康熙青花最高水平的琢器一般很少书写“官窑款”。

 

这枚尾钤双行篆书印章“翰墨因缘”四字是康熙青花器常见落款,而且大多用于精致文房用具之上。”

 

韩春明和关老爷子因为还有事情要谈,陈光明自已一个人就先出了院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