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三千金 作品

第270章 与我无关的四合院56

另外一个,就是易承宗只要做好吃的,就一定会给后院老聋子送点,就算是不做,也会偶尔给老聋子买点点心,蛋糕之类的东西,把老聋子巴结的跟亲奶奶一样。对贾家也是礼让再三,有的时候还会偶尔送点小灶饭菜之类的,把贾宝玉养的白白胖胖的,特别可爱。贾宝玉这个名字实在是犯冲,以后还是叫他贾梗或者棒梗吧,习惯了。

现在,贾家的天已经塌了,去年张家来给他们家送粮食的时候,就跟贾张氏说了,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高级社要搞工分制,不回去参与劳动的,没有工分的,还不在外面参与劳动的,就没有粮食。娘俩也回去闹了,结果胳膊拧不过大腿,被民兵关了两天,直接老实了。贾家赶紧去转户口,可惜来晚一步,只有贾东旭因为有工作符合转户口的条件,其他人都不符合。

这么搞一方面是为了腾出人手建设工业,第二个就是为了建设农业。未来修路搞征地有多麻烦,大家也是有目共睹,而现在这种道路建设,工业建设,水利建设更多,要是也一家一家去谈,那就别建了。高级社,其实就是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出现的。

另外,就是在长期的斗争中,大家也知道通过分地,虽然可以解决了一部分地主问题,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是会培养出一批新中农,他们会成为新的剥削者,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新地主,这是老根据地的教训。高级社,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的一次尝试。

现成的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那就是组建国营大农场,把农民全都转化为农业工人,可惜不符合国情啊。我们农业人口,比非农业人口多太多,而且人均耕地又太少,真要这么干,农业崩盘就在眼前。公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两相取舍,最后妥协的结果。

贾家最近一直在想办法转户口,但是人家说的清楚,现在没工作就是转不了。为此,贾家一直都在算计给秦淮茹找个工作。易承宗也是忙前忙后的,甚至还去求了老李,可惜老李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了几眼易承宗之后直接拒绝了。开玩笑,这关节,随便给农村人安排工作是政治错误,老李可不傻,去冒这个风险。

该找的都找了,可惜没有一个人同意,连李立都找了,李立随便找人打听了一下,就知道这个时候随便给农村户口介绍工作是犯错误这件事,那就更不可能联系人了,再说了他也没什么关系。实际上,以他在轧钢厂的地位,说是要安排一个人上班,绝对可以,但是他也懒得管,所以回去就直接给易中海说了这件事,只说是没人愿意帮忙,至于为什么没说,毕竟目前,这还是潜规则。

易中海也找过人,结果自然是没有任何结果,老杨也不是傻子,要是易中海他儿媳妇,他绝对二话不说,工作不好说,但是户口,问题还真不大,但是贾东旭媳妇,就这样吧,他没必要为她浪费关系。

当然还有一件事就是,现在老杨对易中海有意见,意见还不小。转过年来不是应该定级吗,大院定级最高的是刘海忠,六级甲钳工。易中海要说水平,大概是个五级水平,按照易中海和大家的关系,大概能定到丙或者丁。但是,考核的那段时间,易中海正在为易承宗给何雨柱介绍对象的事烦心,心烦意乱的没有操作好,结果落到四级里面去了,而且受群众影响,易中海居然定到了四级丁。这一次可不是考核你在厂里的技术,而是类似的全套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一点不少。

还一件事就是,老杨在易中海没有投靠他之前,光顾着巴结上面了,并没有弄清楚厂里工人之间的的运转规则,他觉得,人家工人见到易中海,一般都会非常尊敬而且客气的问一句,易师傅好,就以为易中海在工人之间人缘不错。

但是,通过易中海深入到一线之后,才知道,人家对易中海那么客气,纯粹就是怕被穿小鞋,易中海这个人小心眼,人家也怕万一哪天在不知道的地方得罪了他,他来搞维修的说一句,这地方是不是有什么操作失误啊,不失误怎么可能坏呢。这下就麻烦了,这就是典型的一封信,八分钱,最少恶心你半年。

就算不在这里恶心你,他修的慢一点,也够你受得,关键是这个时候的破机器,要是哪天不出点问题,那才叫稀奇呢。所以维修工和工人,要么是打成一片,要么是打成一片。恰好易中海就是个大家表面尊敬,内心恨不得弄死他的人。因为易中海这个人,你对他客气,他顶多是不说你坏话,但是想让他帮你往圆全里说,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易中海一个连孩子都没有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底气呢,他不怕人家报复他吗?说真的不怕,要不易中海能和老杨玩到一起去,两个人都是媚上欺下的主,易中海也觉得,

他能和领导打好关系,就不用考虑下面的事了。

其实易中海和工人之间走到这一步,其实也挺冤枉的,这件事最早还是起于小鬼子时期,那时候娄家在敌占区经营,自然要听小鬼子的话,有段时间小鬼子给了一笔订单,要求加紧生产,结果设备坏了,耽误了订单,小鬼子才不会在乎设备是不是自然磨损呢,直接就把那一部分的工人全都杀了。

那个时候就有人说,易中海肯定是给小鬼子说小话了,或者说,易中海就是故意拖慢进度,还耽误工期,让小鬼子给他出气,因为被杀的工人里面有一个和易中海有点矛盾。

这一次易中海是真的冤,他怎么敢保证修的慢了,小鬼子不会也给他一枪。所以这一次易中海是没啥错的,大家也只是在说小话。但是后来,厂子娄家说了算了,又坏了一次,确实是工人操作失误坏的,易中海“刚正不阿”的照实说了,结果娄老板态度明确,让工人赔,赔不起,就卖儿卖女也得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