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原先的序】
(蛮想写一个大世界观的,但是角度选的差,读者反馈中间起的太平淡,中间完全读不下去。而且数据也太差,最近还要忙毕业论文和工作的事,这本书只能遗憾切掉了。太低估了网文的写法,第一本适应的不是很好,下一本书攒够稿子,适应好网文的节奏再战)
万物伊始,一切都归于寂寞的混沌。
你无言,他不语,凝视彼此孩童般的眸子。
尽在不言中。
古神睁眼,手握权柄,挥斧钺拨开懵懂——
万物竞发,甚嚣尘上!
谋一净土者刀剑相向,守一方安宁者血溅荒野。
众神谈笑风生地挪动郁郁的青铜棋子,在广袤的棋盘上撞击焚毁。
......
这是一片简单的世界,至少量格物学派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忠诚于量化全世界。在一些人的运作下,一些成功的理论被政治家认可,经由商业经营推广,渐渐达成了共识,以至于后来人都认为理应如此。
这个世界,理应分为两块大陆。东边的叫东陆,西边的叫西陆。两座大陆间隔着波诡云谲的种种奇异,普通人根本无法跨海抵达,即便两座大陆间互相传递的音讯、书信,也会因为其中种种干扰而产生误差,很难送达真正的信息。
格物学派是这样总结的,东陆的人要更团结,西陆的人要更自由。
但他们说,很久很久以前,这两座大陆其实是相连的。那要追溯到神话时期,据格物学派第三代大家长总结,也许在第一次神代战争之前,两座大陆便在神祇的游戏中被劈开了。神祇以劈开的两座大陆为坐席,在其间的海洋中创造了一方棋盘,撷取大陆崩裂时从地壳中溢出的精华捏造棋子。
两岸神祇随着大陆的分离,也走上了不同的命运。
西陆的神祇较为幸运,他们在渺小的生命中培养信徒,扶植代言人,以代言人诠释神迹。他们的信徒以某位神祇现世的日子作为纪年法,并传到了东陆。即便后世仍有人质疑神祇的正义性,以及那些神迹是否只是神祇支付代言人的工资,但大多数人依旧深信不疑。
东陆的神祇就要倒霉的多了,他们企图以神力制衡那群渺小的生命,一时间自然界异象频出,凶兽横行。但出乎意料的是,那群生灵即便一代代如柴薪般倒下,却从未认输,反而自发团结起来达成了奇异的平衡。在神祇打盹的片刻,他们反而策反了神祇手下神将,谋划了第一次神代战争,从此绝地天通,神祇被悬于高天。神将寄希望于取代神祇的位置继续统治,于是第二次神代战争爆发了,或许这要被称为不同信仰神将间的内战,最终的结果是神代史被付之一炬。最终,那段久远的历史终于断代了,后人只得靠遗存的吉光片羽,拼凑起残缺不全的故事,却难以服众,只被称为“神话”,而非真正的史书。那段时间中的主人,被叫做人类。
在格物学派的努力下,他们在四百年前发现了世界的根本物质,他们推测,这便是原始神祇在地壳中发现的精华,关于命名的争论持续了两百年,在此期间,各个流派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神秘学家等纷纷参与讨论,有人称之为以太,有人称之为心流,有人从称之为虚无......
最后,他们从历史文本中溯源,寻到了最早有记载的东陆典籍中,将其命名为“灵韵”。在格物学派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由灵韵组成的;即便是那些暂时人工合成不了的,也会在后来人手中实现。他们花了五十年在两陆间达成共识,决定共同以灵韵作为两陆共同认可的等价货币,可以流通在两陆任何一个国家,兑换他们的金钱货币。
但两陆人间的灵韵含量稀薄,最早观测到灵韵存在的是大蒸汽时代的地质学家,后来随着电气时代的开始,航海家凭借钢铁船坞的魔力,穿越了两陆间广阔凶险的汪洋。但任何一位活着归来的航海家,都言之凿凿地确认,在两陆间的海域,任何方向设备都会陷入混乱,他们只能在晴朗的夜里通过天上的星星分辨方向。
格物学家几乎征服了两陆,于是便把“真理高于生死”的目光投向了这片汪洋。前赴后继的作古后,他们终于从汪洋的风暴中寻觅到了大量他们求之不得的精华——灵韵。他们断定,原始神祇的棋盘一定仍旧留在这片大海中。他们将这座虚无的棋盘命名为九原,争先恐后地争夺第一个留在九原土地上的脚印。
不断有新的灵韵从海洋中被收集带回,全人类陷入了长达百年的狂欢,仿佛世界在他们面前成了永无止尽的矿藏。但好景不长,随着两陆政权各自攫取灵韵,格物学派却惶恐地推出了他们的新理论——世界的灵韵总量是有限的。于是,各个国家彼此攻伐,为了养活他们的人民,抢夺其他国度的灵韵。每当一座大陆内部团结,便要进攻内乱的另一方,从而促使内乱的那座大陆达成暂时的和平。于是,世界的人文季节便在战争与和平间更迭。
每当格物学派发现什么新的东西,总要在两陆间引起争端,动辄死伤千万。后来,某些人找上了格物学家。即便这群顽固的知识分子从未集体屈服于威权与武力,但他们罕见地因这群人而保持缄默。那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只被呈上政治家的书桌,私下享用有关“九原”的研究成果。
据说,他们告诉格物学家,三千年前,他们早已踏上了九原。而今的那片土地,早已遍地狼藉。
再后来,格物学家也成了一簇汪洋上空照耀迷途人们的星星。
格物学家有关九原的科学研究报告只短暂留存在人间。据那份《九原研究手稿》记载,白天的人类生活在东陆和西陆上,晚上的人类则聚集在九原。呼吸中吞吐着灵韵的人类合上眼,被动接受神祇的指引,精神便会在深夜抵达九原。那里是一片独立于东西陆的世界,是真正神祇坐镇的地方——据说这句话是政治家勒令格物学家缄默的根本原因。九原中的三天,大约相当于现实世界中的一天。这取决于同时进入九原人数与两陆总人数的比例。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醒着,只有一个人睡去,那么现实世界中过一天,他在九原中就过了12亿天(当年两陆总人口数),相当于32万年。
每个两陆人的肉体诞生之际,九原上便会诞生完全由灵韵构成的精神。每当一个人睡去,意识离开两陆,便会在九原中的无数神国中寻找最亲近的加入,供给神祇的信仰之力。他们活跃在不同的国度中,参与神祇法则的构成,却也因此不能带走完全的记忆,只有一些亲近人间的印象碎片幸存在躯壳里。
当他醒来,九原某一神国中的精神不会消失,而是会按照他的固有意志行事。每个神国都像一份档案夹,会为每一个信徒备案,并在其躯体死亡的四十九天后自动抹除。
据说,两陆间的灵韵只占世界灵韵总量的21%,绝大部分的灵韵都在那片人类的精神世界中。人类吞吐灵韵,向众神交易权柄。按照体内灵韵容量,人类被量化为九类。后来又不断迭代更新,最新版本只有少数人知晓。
终究这些事,都被压在了少数人的案头。因为灵韵终归是有限的,倘若为更多人所知,残忍者必会狼餮同胞,弱者沦为强者的口粮。有灵识者不忍见此人间惨剧,便制定了一系列繁琐且不言明的规则掩盖灵韵的存在。
于是两陆又回归了世界之初的状态,绝大多数人像顽童一样,成长在迷茫的混沌中,摸索着探究身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