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吴国灭亡之因(第2页)
刘备这边,看到东吴内乱,想要乘胜追击。诸葛亮却摇头劝阻:“主公,陆逊非等闲之辈,此时东吴内乱或许是假象,我们不可轻举妄动。”刘备虽心有不甘,但还是听从了诸葛亮的话。
陆逊看准时机,暗中派人给曹操送去密信,表明愿与曹操夹击刘备。曹操收到信后,权衡利弊,同意合作。
刘备得知曹操与东吴联合,大惊失色。诸葛亮迅速制定应对策略,他建议刘备佯装撤退,引东吴和曹军互相猜疑。
刘备依计行事,东吴和曹军果然上当。
陆逊担心曹操独占战果,放慢脚步;曹操则怀疑陆逊有诈,也不敢全力追击。刘备趁机整顿军队,重新布局。
最后一战,两军在夷陵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响。
刘备身先士卒,冲在最前线,与吴军展开了肉搏战。
他手中的宝剑如同闪电般劈砍着敌人的身体,每一击都带着无尽的愤怒和仇恨。然而,吴军在陆逊的指挥下却异常顽强。
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和严密的防御工事,成功地抵挡住了蜀军的进攻。
刘备虽然英勇无比,但无奈敌军势众我寡,难以取得突破。经过数日的激战,蜀军渐渐力不从心。
士兵们疲惫不堪、伤亡惨重。刘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于是,他下令撤退,暂时避开吴军的锋芒。回到营地后,刘备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
大家都认为应该改变战略、重新部署兵力。经过一番讨论后,他们决定采取分兵两路、夹击吴军的策略。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蜀军趁着夜色悄悄出发,分别向吴军的两个营地发起了突袭。这一招果然奏效,吴军措手不及、陷入混乱之中。
刘备趁机率领主力部队猛攻其中一个营地,最终成功突破了吴军的防线。然而,就在蜀军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原来吴军的援军已经赶到并迅速加入了战斗。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刘备只得下令撤退以避免被包围歼灭的风险。
回到营地后,刘备清点兵马发现损失惨重。他深感自责和痛心疾首地对将士们说:
“这次失败都是我的错!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就贸然发动攻击导致大家遭受如此大的伤亡。”
说完他泪流满面地向全体将士鞠躬致歉。
之战,熊熊大火把曹军烧得惨不忍睹,而罪魁祸首正是东吴!这笔旧账至今都还未清呢。
如今眼见着吴蜀两军皆已元气大伤,曹操心想:
此时不灭东吴,更待何时?遂果断地将矛头调转,直指向了东吴。他要趁着这个绝佳的机会,一举歼灭东吴,以报昔日之仇。
然而,曹操的野心可远不止于此。在成功灭掉东吴之后,他紧接着就把目光投向了大唐。
因为他深知,只要能够击溃大唐,那么消灭蜀国乃至汉朝也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了。
就这样,曹操精心策划的战略部署逐步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天下之争即将拉开帷幕……
自那夷陵一役,蜀军惨遭重创,刘备身心俱疲,竟染上一种罕见怪病,自此一蹶不振,终日卧于榻上难以起身。昔日雄姿英发之主,而今形容憔悴,令人不胜唏嘘。
值此艰难时刻,偌大的蜀国事务,大多皆交由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操持打理。诸葛亮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只为保蜀汉江山稳固。
这一日,刘备忽闻一则惊人消息:那向来不可一世的山东鼠辈,竟已被乱世枭雄曹操一举剿灭!这喜讯如同一道曙光穿透阴霾,刘备闻言大喜过望,当即命人速速传唤诸葛亮前来,一同欢庆这难得的胜利。
待得诸葛亮匆匆赶来,刘备难掩兴奋之情,高声笑道:“孙权小儿啊,你也终有今日!想你吴国称霸一方,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大快人心呐,哈哈哈……”笑罢,刘备又不禁黯然神伤,长叹一声:“吾之二弟关羽、三弟张飞,皆因东吴而亡。可恨吾至今仍未能替他们报此血海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