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笑人生 作品

第十六章 百家之辩(第3页)

 消息传出后,各国纷纷响应,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前来参加。

 一时间,大商的都城成为了学术思想的交流中心,各种观点、学说层出不穷,热闹非凡。

 在大会上,各位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儒家强调仁爱、礼义,提倡以德治国;

 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与掠夺;

 道家则倡导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法家则强调法治严明,以法为本……

 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交融,为大商的政治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路。

 纣王亲自出席了大会,并认真听取了各位学者的发言。

 他深感这次百家争鸣不仅为他提供了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更为大商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辩论,各国学者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

 他们认为,要化解各国之间的矛盾,首先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其次,要尊重各自的文化和历史传统,避免强行推行某一种思想或制度;

 最后,要通过和平谈判和协商来解决分歧和争端,避免使用武力。

 纣王对这些共识表示赞同,并决定将其作为大商未来政策的重要参考。

 同时,他也意识到,要想真正实现长治久安,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点和经验。

 于是,纣王下令设立学宫,邀请各国的学者前来讲学授业,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服务。

 他还鼓励大商的子民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研究工作,提高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纣王的英明领导下,大商逐渐走向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各国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有效缓解,大家共同致力于维护这片土地的和平与稳定。

 而百家之辩的精神也一直传承下去,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纣王说的,“应该把举办地定在大商”

 闻太师之言,:"大周与夏会同意吗?"

 伊伊:“这地方该建立在哪里,但绝对不会建立在大商”

 “其他诸侯国不知道同不同意,反正大周和夏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纣王听后,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

 “大周和夏不同意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这个计划。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既能让各国接受,又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闻太师微微颔首,继续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中立之地,既不偏袒任何一方,又能方便各国前来参与。这样一来,大周和夏也没有理由反对了。”

 纣王闻言眼前一亮,随即问道:

 “那依太师之见,何处可为这中立之地?”

 闻太师沉吟片刻,答道:“微臣以为,可以选择在黄河之滨的孟津。此地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且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若在此地举办百家争鸣大会,不仅能彰显我国的诚意和决心,还能让各国感受到我国的实力和威望。”

 纣王听后点头称是,随即下令开始筹备在孟津举办百家争鸣大会的相关事宜。

 同时,他还派遣使者前往各国通报此事,并邀请他们派出代表前来参加。

 然而,曹操听闻惊喜过望,居然把百家争辩建立在我曹某人的洛阳,看来我洛阳要发展起来了。

 许褚,去把曹植叫来……

 另一边,东吴和蜀,境内刘备和孙权坐在了一起,说的堂堂大商居然如此偏袒曹魏之贼。

 大唐境内,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正在商量,如何准备百家之辩。

 探子来报,启禀陛下,百家之辩的具体位置在洛阳。

 李世民惊讶到

 “什么?什么举办在洛阳?”

 李世民说的,“看我大唐如此繁华之地,岂会不及洛阳真好,本应建在大唐盛好。"

 魏征说道“区区洛阳,岂能与我大唐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