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事了拂衣去(第2页)

 又是半个时辰后。

 曹同知带人亲自来请孙思成一行人去前堂做证。

 孙思成、平安身上都有官职,自然不用跪,非但不用跪,还有椅子坐,万里几个人就得跪着了。

 平安注意到徐大人坐在堂上,一身官袍,威风凛凛,说话声音也格外有气势,是个天生当官的胚子。

 他甚至想到了包青天,那就是他最佩服的一个人,当官就应该是那个样子。

 前日笑吟吟迎他们去偏厅坐的人,如今就跪在堂前,人已经萎靡的不成样子了,陆参军他还是第一次见,看着也是个汉子,怎么就做出这种事呢?

 孙思成几个配合着徐大人,把该说的都说了一遍,签了字画了押,证人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出了前堂,孙思成谢绝曹同知留他们午餐的事,声称自己也有事,就不等知府大人下堂了。

 回去的路上,几个人都没有说话,满满一地的人犯还是让人心里膈应,包括万里心里都想不通,明明两家都是很好的家世,为什么非要把自己作进了死牢。

 自己也就罢了,老老少少的,就是不死也得流放了,毕竟这算是卖国了。

 回到庄子已经是午后。

 饭后平安照例还是去午睡,这两年可能是正长身体,饭量大了,瞌睡也多了。

 万里、何进则忙着途中用的东西,此后几日不同于之前,越往北越不方便购物,能带的都备足一点。

 他们本是二十二人,加上解学文、汪全、文竹、王小晨兄弟就是二十七个。

 大公子不准备带鲍文竹走,奈何孩子非得去,鲍百川两口子也没法子,心想着反正在后方行医,应该是安全的。

 也就同意儿子跟着了。

 小明本是想放庄上,但孩子怎么也不愿意,称自己会洗衣会做杂事,就是要跟着。

 如此二十七人,光车子也得四五辆,还有一辆拉行李,一辆拉粮食、帐篷等等,三辆马三辆骡,骡子负重,马匹能骑。

 黎明时分。

 平安一行人出了庄子往北赶,想想这几日的事,颇有一种”事了拂衣去“的感觉,正当他心里在感叹,马车停了下来,原来徐知府带人等在路上。

 孙思成忙带平安等下车。

 双方一阵寒暄,徐知府道:“大公子,平安,这次事情全部靠你们化解了一场危机,这两日我都夜不能寐,想想就是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