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页)

 李总管遵旨去了。 

 至于李瀚肯不肯遵旨,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陆佑廷的脸色非常难看。 

 他深深看了苏晚晚一眼。 

 不愧是在周氏面前教养多年,帮着批阅奏折的女人,一句“民为贵,君为轻”四两拨千斤,就把李瀚架在火上烤。 

 不救火,那就是枉读圣贤书。 

 救火,那就不能以“护驾”的名义来控制住皇帝。 

 文人最讲究脸面和名声。 

 这李瀚,做事太他娘的婆婆妈妈! 

 难怪说“文人造反,三年不成”。 

 他若是二话不说以“护驾”率兵闯进来先控制住陆行简,反倒没什么。 

 大不了以后托辞说皇帝病重亡故。 

 现在这样被当着众多士兵的面要求去救火,抗旨不尊的话,只怕会军心动摇。 

 毕竟那些士兵,吃的可都是皇粮,当场反水也不是没可能。 

 苏晚晚紧张到身体微微发抖。 

 李总管这一去还能不能回来,并不好说。 

 陆佑廷目光锐利地盯着陆行简,眼里似乎快要喷火,都快把陆行简盯出两个洞。 

 脑子里在疯狂转动。 

 陆行简如此气定神闲,是不是早就知道回京路上会有埋伏? 

 可他虽然筹备许久,整盘计划却是仓促形成的。 
 参与其中的人都是临时接到命令通知。 

 陆行简不可能知道。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他从头至尾慢慢复盘。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总管笑吟吟地回来了。 

 “回皇上,李瀚大人已经让府军卫与府军后卫去救火了。” 

 他顿了顿,“巡关御史林茂达禀报,宣府军正在外头候着,等皇上召见。” 

 陆佑廷蹭地站起身,不敢置信地问,“宣府军?怎么可能?!” 

 “边军无诏不可进京!” 

 李总管欠了欠身,笑眯眯道:“这就得问兵部尚书刘大人了。” 

 兵部可是有调兵权的。 

 当年英宗“北狩”,京城告急,就是兵部侍郎于谦调动京城剩余兵力死守,才挡住了鞑靼铁骑的进犯。 

 陆佑廷瞳孔巨震。 

 他想起来,兵部尚书刘宇,是前首辅苏健大力提拔的人,多次向先帝推荐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