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第2页)

 请令湖广府衙诸司对于办事吏典采用新的招任方式——纳银免考候选,以补湖广今岁所留京储之数。 

 湖广不肯出银子又不肯纳粮,那就“卖官筹银”好了。 

 说是卖官,其实没那么难听,但范围更广。 

 因为吏典是由朝廷任用、在吏部注册、地位低于官的公职人员。 

 吏典是府县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负责管理文书、征收赋税、维护治安等日常事务,是地方官府中重要的吏员群体。 

 大梁王朝开国以来,吏典来源主要有四:佥充、罚充、谋充和告纳。 

 佥充是官府从本地百姓中佥派充役,标准是诚实、年轻、识字能书,禁市井油滑充吏。 

 罚充吏典是对犯有罪过或表现低劣的官员、进士、举人、监生、生员的一种惩罚措施。 

 谋充即老百姓主动谋求充吏。 

 对于普通老百姓,吏典也是官老爷,那可是相当吃香的。 

 可获俸禄、优免税赋,更有许多额外收入,因而许多平民百姓暗中营求,期待着改换门庭。 

 废帝在位期间,朝廷为缓解财政危机,曾经实行过“告纳充吏”,也就是“卖官”。 

 也就是,老百姓输物纳银,朝廷给与吏典名额。 

 自那以后告纳充吏逐渐盛行,从而基本取代了佥充的方式。 

 以前,这部分纳银的收入被当地官员收入私囊。 

 韩福这道奏折,就相当于把这条已经实际执行了很多年的政策,上升到朝廷层面。 
 最大的变化就是,告纳的收入归朝廷所有。 

 柳溍忐忑不安地把这道奏折呈给陆行简时,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卖官鬻爵”,那基本上是昏君才有的标签。 

 皇上年纪轻轻,志向远大,怎么肯被打上这个会被唾骂青史的标签呢? 

 陆行简看着这道奏折良久没有说话。 

 最后只是目光幽冷地说了句:“宣韩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