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好刺激

前世在1985年,那位王主编,啊,后来是王部长,正式接掌人民文学杂志社的时候,当年人民文学的几乎每一期杂志,都是搞的双头条。

 这让京城市的人民文学,在和上沪市的收获杂志的竞争中,一下子就占据了上风。

 那时候,各大文学杂志之间的竞争,或者说私底下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作为国内唯二的两家每月发行量超过100万的纯文学杂志,自然也不能免俗。

 当年的竞争,直到收获杂志在85年9月份的第5期上,发表了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那篇小说,才使得收获杂志一天就全部售罄,创造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奇迹。这才算扳回一局。

 之后,一本文学杂志每一期出双头条,成为很多杂志常见的现象,甚至是惯例了。

 八十年代的华夏文学,正好赶上了纸面印刷时代最美好的时光,华夏人没钱买电视、看电影,当时也没有那么多电影可看,于是就看小说。

 国人被压抑了许久的苦闷、迷茫、挣扎和无所适从,在整个八十年代,犹如开闸后宣泄不止的洪水,尽情寻找着释放的出口。

 此时,最先开禁的纯文学,以其耳目一新、贴合社会情绪的姿态,顺势填补了人们精神匮乏的空当。看似是在偶然中,可实际上,一切充满必然。

 那是杂志风行的时代,杂志非常便宜,一个普通的工人,也订得起。

 那个时候,质量很一般的作品也可以印几万册,更不用说当时最好的文学杂志了。

 《人民文学》150万,《收获》120万,《十月》80万,《当代》60万,《花城》60万,《诗刊》50万,这些惊人的印数,在季宇宁穿越的年代,是无法想象的。

 而在70年末,给一个年轻作者,以三头条的待遇,还是在上沪文艺,这个有着“小收获”之称的刊物的创刊号上。这就算是在80年代那个最火爆的文学时代,都是不可思议的。

 此时的季宇宁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将会在不久后的10月初,在华夏南北几家最主要的文学刊物上都列在了头条的时候,会在全国的文化界,引起多么大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