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看戏(第2页)

 结果大家这才有一点儿明白了。

 年底的时候,津门的京剧团又开始演了同样是新编历史剧的红灯照。

 等到78年初,京城的国家京剧团和京城京剧团联合演了新编历史剧闯王旗。这次又不一样了,这次是几个着名的演员,也叫角儿,开始挂头牌。

 那些年演员讲究集体奉献,不要突出主要演员的。所以这个变化,让大家才真正回过味儿来了。

 随后在78年5月,国家的文化和宣传两个部门联合发了一个恢复传统京剧剧目演出的通知。

 这下子就名正言顺了。

 78年6月,津门的京剧团就开始在报纸上刊登京剧演出广告,这广告内容有传统戏名以及主演的名字,就连字号大小和具体的排版,都跟以前是一模一样了。

 而78年的五六月间,也正是关于那个真理标准开始大讨论的时候。

 这时候的人并不知道几个月后发生的事情,但季宇宁可是门儿清。所以他现在写的小说也是这样,别人一点儿都不敢涉及的地方,他却是敢稍稍的触碰一下,因为他知道,肯定没事儿。

 这俩人边走边聊,来到了朱琳这次选的吃饭的地方,还是那家叫春元楼的山东馆子,他老婆看样子是就认准了这家馆子又实惠又好吃。

 两人点了点清淡的,一个汤菜川腰片儿,一个糖醋鱼片,还有一个锅塌里脊。

 这道津菜风格的锅塌里脊,他老婆已经点了好几回了。

 季宇宁看着这家店那菜单上一长串的菜名,心里说,看哪天没准儿两人就能把这家店里的所有的菜都吃上一遍呢。

 晚上季宇宁回家的时候,在门口传达室的黑板上,又看到了他那个大大的名字。

 拿到信一看,这是上沪市来的,是上沪文艺杂志社来的信。

 打开一看,一张绿色的汇款单,还有一封信。

 汇款单上的金额是86块3。有零有整的。

 一看金额,他就知道他寄给上沪文艺的那三篇文章,是按照最高稿酬标准给他算的。

 又打开了那封信,这是茹副主编写的。

 信中说,他的那三篇文章将会在下个月初的上沪文艺复刊的创刊号上全部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