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宁 作品

第77章 又入了法眼了(第2页)

 这是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召开的第1次文学会议。

 经历了那十几年,我们现在很多年轻的作者短篇小说都已经写不好了,更不要说中篇小说,还有代表文学最高水平的长篇小说了。

 到时候,我一定会去现场参加这次研讨会的。”

 这位说话的老人,正是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第1任主编,也是文化部的第1任部长。后来也曾经担任过全国文联主席以及作协主席。

 “沈老,我们初步做的计划是,会议期间为10月19日到24日,这个创作座谈会一共开6天。

 地点在京城南城虎坊桥的远东宾馆。

 邀请的人员不少,有几十位。不仅有在京的,还有外地的。而且人员很广,有作家,诗人,还有评论家。

 基本上与会的人员,可以代表目前国内文学创作和评论的的最高水平了。

 您到时候,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天,来给座谈会的所有与会者讲一次话。让大家也见见您。

 在座谈会上,人民文学编辑部准备向到会的作家、评论家,提供几篇较好的小说作为参阅作品,让大家由此作为出发点进行讨论和发言。

 我们现在初步定的这几篇比较好的小说,有今年4月份发表在冀省文艺的那篇短篇小说取经。这是一位冀省的当地的作家叫贾大山的同志写的。

 还有昨天刚刚发表在上沪文艺复刊号上的季宇宁的那篇短篇小说我曾经在这里生活。这篇小说我们上午刚刚确定。

 同样是季宇宁,发表在昨天发行的京城文艺上的中篇小说那五。这篇那五,有3万字,属于短中篇小说。我们准备也列入这次研讨会的讨论作品。

 另外还有季宇宁一篇短篇小说,叫伤痕,将在明天人民文学这期杂志上发表。这篇短篇小说是比较尖锐的反映了那些年的一些社会问题。

 写的也很不错。我们准备把这篇伤痕放在小说板块的头条的。”

 “呵呵,你说的季宇宁昨天发表在京城文艺和沪上文艺的那两篇小说,我已经看了,写的真不错。

 那篇中篇小说那五,人物写的非常的鲜活,这篇小说可以称得上是一篇经典京味民俗小说了。

 小说只写到了解放的时候,解放后就没有再继续了,我感觉这位小季同志完全有能力写出好的长篇小说的,这非常的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