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伤痕(第3页)

 很多人都是在杂志发行的第1天购买了人民文学,读完以后,就纷纷写信给人民文学,诉说自己的想法。

 虽然也有人背地里指责这篇小说伤痕。

 但这些人大多是采取匿名写信的方式,不敢真正的跳出来,不敢真正大张旗鼓的对这篇小说进行公开的指责。

 之所以不敢,是因为这篇小说是刊登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的。而且还是刊登在小说板块的头条,这当然就是一种态度。

 如果季宇宁记得他当初投稿的时候,和人民文学的张主编有过一次交谈,他就应该想到张主编时的态度。

 张主编当时提到希望这篇小说,写社会问题要尖锐,描写问题要准确。不能不疼不痒,要一针见血。

 所以张主编当时提出的修改意见,就是写的要更加尖锐一些,不要怕题材敏感。

 季宇宁也是这样做的,他那时没有什么不敢的,因为他有后世的记忆。

 季宇宁能够想到,10月3号这一天人民文学10月份的杂志发行之后,会有很大的反响。他也可以再次大大的出一次名。

 但他并不知道,昨天张主编在和沈老爷子的交谈中,已经把他这篇短篇小说作为10月下旬召开的短篇小说作品研讨会的几个参阅作品之一了。

 这就使这篇小说可以成为一个文学史上的标志性的作品了。

 前世的70年代末,第1个文学的类型,就是小说伤痕代表的这种文学类型,之后紧接着,又是反思文学,新时期文学,寻根文学。到1985年以后,又有了所谓的先锋文学了。

 这一世,这些文学类型的形成以及发展,和前世是一样的。

 但不同的是,这一世的这种类型的小说,自季宇宁始。

 季宇宁用他发表在77年10月人民文学上的一篇短篇小说,开辟了一种新的文学写作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