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买家具(第2页)

 季宇宁曾经前世听到过某名人讲过一个故事,有人在70年代花10块钱买了一把黄花梨的椅子,后来若干年后拍卖价是上千万。

 这事儿是真实的,而且这种事情还不少。

 国内从50年代起,一直到70年代末,明清家具从未被人们看作是古玩或艺术品。

 80年代,人们受西方家居装饰风格的影响,纷纷把家里的旧桌椅换成了沙发、组合柜等新式家具。当时,大量的硬木家具被低价卖掉,或者拆掉做了秤杆、乐器等。

 那时老百姓的住宅都非常紧张,面积小,方桌占地方,没人愿意买,大家都喜欢折叠桌、折叠椅。一般红木的方桌都是不到10块钱。

 前世马味都曾经回忆,当年他结婚时,折叠椅软包的35块一把,而红木方桌连太师椅一套才60块。

 前世1979年京城的硬木家具厂因为开支困难,对外推销该厂30年来收藏的古典家具珍品,竟无人问津。一对黄花梨圈椅,当时只卖10块钱。

 季宇宁记得今年下半年就会在朝外地区形成一个旧家具市场,很多在京的外国人是那儿的主顾,那个市场形成以后,一般像这种卖10块钱的椅子,在那儿就会卖到50块钱了。

 前世华夏古典家具是在90年代之后在海外市场的价格急剧飙升,上升速度甚至超过了古书画和明清官窑瓷器。

 季宇宁也明白,华夏的古典家具,无论从数量、文化、工艺、还有材质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它未来的升值是不可逆转的。

 不过要收藏到精品也不是很容易,季宇宁记得前世的王世襄,那是明清家具的专家,他费了多少心血,最终也才收集到了79件明式家具。

 季宇宁先来到离家最近的北新桥信托商行。

 这家信托行主要是卖自行车的。前世这家信托行是京城最后一家信托行。季宇宁穿越的时候,这家信托行还有。但是基本上就只是卖老自行车了。

 季宇宁很快在信托行里转了一圈,卖旧家具的有一些,但是感觉一般。

 他今天来信托行之前,总是幻想着能碰到紫檀材质的家具,或者样式是明式的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