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建议你考研(第2页)

 “嗯,这点儿稿酬只占出版社收入的不到万分之四。”

 见大家没算明白,季宇宁随即把答案说出来了。

 “杂志社也一样,它每期发行的杂志都有几十万册,有的甚至超过100万册,给作者的稿酬也是这个数,而且每期杂志有可能还要加印,有的甚至加印到第3次第4次,加印也不给作者稿酬啊。

 比如一个作家,他花三年的时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有30万字,出版社给他2100块钱,这是他这本书挣的所有的钱,平均一年是700块钱的收入。

 可是呢,他写长篇小说的时候,每年花在收集资料的钱,都不止这700块钱。

 也就是说所有的钱都叫出版社挣了,作者最后反而不仅没有收入,还自己搭出去一些钱,还搭出去那么多的时间,那以后谁还认认真真的写那些高质量的文章呢。”

 “可是国家就这么规定的呀。德宁姐姐她也没办法呀。”

 “是啊,小查你说的对啊。

 但是呢,她不明白,不是杂志社给的稿酬在养着我们这些作者。而是我们这些作者在养着杂志社啊。

 所以呀,她来征稿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客客气气的呢?

 你看她那个样子,季宇宁,快交稿。

 我是不是欠着他们杂志社的呀。

 我能最后答应给他们交稿,已经是很发扬风格了。”

 季宇宁可是知道,后世八十年代的时候,那些文学期刊杂志社向知名作家约稿,那手段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

 有直接拎着现金上门约稿的,有特地为作家在饭店包一间房专门写作的,还有的请作家去风景点免费度假旅游的,当然这最后必须要交稿才行。

 那时候实际上在稿酬之外,给作家的更多。

 可见当时文学期刊的收入有多么高,不仅出版社杂志社收入高,而且编辑们收入也不低,季宇宁甚至在心里猜测,他的那些编辑的奖金,可能都比他这个作者的稿酬高。

 实际上季宇宁现在心里吐槽最多的,就是再版作品不能拿稿费,而作者常常得买书赠人,所以愈是受社会重视的书,作家贴钱就愈多。甚至有的作家还要到处借钱买自己的作品去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