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收获(第2页)

 我觉得还是应当多写一些新的题材。比如写一写知识分子,写一写教师。在时间上,也多写一写现在正在发生的。”

 “嗯,张老师,我有这样的感觉,像伤痕的小说,如果写多了,会习惯于往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毕竟国家是要往前走的。我们现在更迫切的是发展。

 另外,文学的题材和内容应该是多方向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不要囿于某一个类型和内容。”

 对于季宇宁的这些想法,两位老师听了深以为然。

 脸上的表情也是很欣慰。毕竟面前的这位小季同志,可是他们俩人发掘、培养、扶持起来的。

 在文学圈子里,这才是真正的嫡系呢。

 之后,季宇宁又说出他的来意。

 这两位老师是这几年来,无论是文联还是作协实际的领导之一,所以,他们俩人的寄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次于那四老。

 张主编和李季也都愉快的答应了季宇宁的请求。

 张主编的寄语,就是他当场写的一首诗,一首七绝。张主编的诗思很敏捷。

 李季的寄语也差不多。也是一句诗。

 两位老师也是挺有意思,还是照抄巴老爷子的落款。

 嗯,季宇宁也是他们两位的小友。

 季宇宁看看,时间还早,他又奔下一个目标去了。

 接下来这两位,可就是有点儿官气了。

 他又跑到文化部贺部长的房间,一看,贺部长和总政文化部的刘部长正坐在一块儿聊天儿呢。

 这两位,一位是着名诗人,一位是散文家,也是小说家。

 “哎,小季,你怎么跑我这儿来了?有什么事儿吗?”

 贺部长一看见他,就笑着说道。

 季宇宁到了这儿,可就老实多了。

 这位贺部长,是文化部他的领导。那位刘部长在总政的地位和辈分,跟他贺叔也是差不多的。

 他老老实实的说了他的想法。

 就是要寄语来的。

 “你小子也要恢复五四文学社,唉,现在到处都是恢复啊。

 不过这可是好事。”

 刘部长先答应了。

 这两位的寄语,贺部长写的又是一首诗,刘部长写的是一句类似于诗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