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敬而远之(第2页)
这点和顾城不一样,顾城的诗集里面几百首诗,基本上都是水准很高的。
而且这位赵诗人写诗一贯是向后看,从不向前看。所以他写的诗差不多都是一个味道。而他周围的人,也几乎全都是非常自我的人。
在这些人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其他人。其他人也必须围着自己转,以自己为中心。
这些人后来在80年代后期大都出去了,在外面到处流浪。流浪的钱,也是别人提供的。这就很有问题了。
所以对于这些人,季宇宁总觉得应当是敬而远之。
这两次,那位赵诗人寻他不遇,反而让季宇宁觉得正合己意。
季宇宁又看了看面前有点儿不明所以的梁小胖。
他记得前世这位赵诗人在京城大学中文系的这些“诗人”们心中,地位是很尊崇的。很多人都是很崇拜他,就像他们文学社的小查小平,就是这位赵诗人的忠实粉丝。而且他知道那个时候,五四文学社跟这位赵诗人搞的那个刊物合作还挺多。
不过这一世,他现在发表的经典好诗可是不少,能够流传下的诗也不少,这都是前世不少诗人一辈子写的所有诗的精华。
很多有名的诗人,能够真正流传下去的诗,也许只有一两首。
他恰恰拿走了这浓缩以后的一两首诗,若干个这样的一两首诗聚集起来,那数量就可观了,这也是现在诗坛很多人都对他衷心服膺的原因了。
“我也不知道这个人,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季宇宁摇摇头。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这段时间,他的那首诗《一代人》在国内传颂一时,在他们学校,经常会有外边的所谓诗歌爱好者,或者是自称是“诗人”的人来找他,都是不认识的人。
而他这段时间并不经常在学校里,行踪就连他们宿舍的人都不一定知道,所以这些找他的“诗人”经常是扑个空,很多人都有一种“缘铿一面”的感慨。
11月15日,周三。
这天一早发行的《京城日报》上,登载了一个消息,就是京城市作出决定,为前年清明节进行悼念的所有人进行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