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宁 作品

第284章 你爱人扮古装特别好

相声这种曲艺作品的稿酬,是每40行算1000字,相当于诗歌每20行算1000字的一半儿。

季宇宁当天投稿,一个短篇小说,加两篇相声,总共才100块钱出头。

这笔稿酬算是他1978年度最后的一笔稿酬了。

1月1日,元旦。

这天是星期一,算上昨天的周日,季宇宁连续两天都是在家休息。

1978年的冬天,感觉比去年还要冷的多。

12月中旬下的第1场大雪,几乎就覆盖了国内北方的很大一片区域。

1978年的夏天,也是更加的酷热难耐。

不仅气候如此,人们的思想变化,也是异常的剧烈。

不过这种思想变化,使得所有的人摆脱了精神上的束缚和枷锁。

所以,自从12月下旬以来,虽然外面的天气寒冷,可人们的心中,却感觉像是迎来了温暖的春天。

上午,季宇宁在家看到了当天发行的《人民日报》。

头版的正中,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这篇文章中,建议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两岸之间应当发展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在这篇文章的下方左面,是1979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社论的题目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社论强调,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社论的右侧,是热烈祝贺中美正式建交的文章,以及双方领导人之间的互致贺电。

从1月1日起,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看来1979年元旦的《人民日报》头版内容很丰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际、国内、中美、海峡两岸,都有了。

季宇宁看了半天头版,他又翻起了其他版面,还有今天出版的其他报纸。

在报纸上,他找到了今天出版的《京城文艺》以及《上沪文艺》的杂志目录。

《京城文艺》上有他的一篇散文。

而《上沪文艺》的头条文章,则是他的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

这篇短篇小说前世是1979年7月在苏省的《雨花》杂志上发表的。

作者姓高,后来是被称为“江南的赵树理”,他是很擅长写农村农民的生活的,而这篇短篇小说则是难得的描写农村农民的生活写得非常深刻的一篇。

这篇小说曾经获得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前世这位作者是在今年的4月份才彻底平反的,那时他才被允许进行文学创作。

季宇宁以前就对这篇小说印象特别深刻。

这篇小说虽然是短篇小说,但是写的时间跨度却是有几十年。

实际上季宇宁总觉得这篇小说的架构更像是长篇小说的架构。

这篇小说他每次看,总会想到后世余华写的那篇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

这两个作品之间,还真是有一点儿相似的地方。

一个是写造屋。农民执着的用几十年的时间要为自己造一栋房子。

另外一个就是写卖血。那么多年,小镇上的送茧工许三观一共卖了17次血,每一次卖血,都帮他度过了一次难关。

这两篇小说描写的基本上都是一件事,而且都是跨度几十年的一件事。

两篇小说还有一点相同的,就是都写了那几十年所经历过的事情。只不过描写的程度不一样罢了。

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现在估计拿出来还不行,季宇宁准备未来再抄。

哦,对不起余华同志了。谁让他头发老是乱糟糟的呈现潦草状来的。

但是在此之前,他要把跟这篇长篇小说有一定渊源,或者能看出一些相同点的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拿出来。

这两篇小说的故事背景都是在江南,一个是在苏南,离沪上并不远,还有一个就是在浙省,离沪上也不远。

他曾经在苏省插队,而且对这两篇小说描写的沪上周边的区域也比较了解。所以抄来很顺手。

晚上,他从华夏广播电台里听到了他那首歌《鼓浪屿之波》,这首歌当天是既在广播电台文艺部的节目广播歌曲中播出,也在台播部的对台广播中播出。

一首歌同时出现在两个节目中,这也算是比较少见的。

当晚,他们家是一家四口在一起收听广播电台播出这首歌,老爹老娘都是特别的高兴,尤其是他老爹。

季宇宁能感觉出来他老爹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当然还有骄傲。

看来老爹这次因为这首歌,应当是在组织里得到了不小的好处。

1月2日,周二。

季宇宁在节后又来到学校。

他能感觉到学校里洋溢着一种紧张而快乐的气氛。

紧张,就是快要放寒假了,从这个礼拜开始,就是进入考试季了。

快乐,这两周以来,感觉所有人都很快乐。都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季宇宁他们研究生也需要考试,当然考试的科目内容并不像本科生那么多。

不过季宇宁在考试之外,他还要承担着央视迎新春文艺晚会的排练任务。

元旦那天下午,他就接到了央视那两位导演之一的邓导来的电话。

邓总在电话里告诉他,他和朱琳的节目台里的领导批准了。

他要演唱的歌曲,除了《鼓浪屿之波》外,还要演唱一首《我们的明天比蜜甜》。

而朱琳则要唱三首歌,除了季宇宁特地为他老婆写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之外,还有两首朱琳的成名歌曲,一首是《金梭和银梭》,另外一首就是《太湖美》。

另外,季宇宁写的两段相声,马季说的那一段《多层饭店》也被批准了。但是那段相声《如此照相》则没有再提。

季宇宁估计是那段讽刺的太尖锐了,所以领导可能觉得不太好放在春节晚会上。

1月3日,下午,季宇宁和朱琳来到了中央电视台。

他们今天节目排练的地方,就是在中央电视台的大演播室,电视台的人称之为“大播”。

这次迎新春文艺晚会,录制现场就是在中央电视台的这个演播室。

这个演播室还不到600平米,但却是现在中央电视台最大的一个演播室。

季宇宁记得前世1983年第1届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在这里,中央电视台是直到1988年初搬到复兴路的彩电中心,在那里才有了超过1000平米的演播室。

“季宇宁,你爱人扮古装一定特别好。”

朱琳在台上试唱的时候,季宇宁站在台下,身边的杨导对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