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战事突起(第2页)
他的声音高亢有力,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言辞间满是对西岐的愤恨和对战争的坚定决心,身后的几位大臣也纷纷点头称是,面露坚毅之色。
然而,主和派的声音也随之而起。
翰林院大学士李文翰,身着一袭蓝色长袍,手持笏板,缓缓出列,微微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此时不宜贸然兴兵。
我朝新岁刚过,元气未复,且边疆地区常年征战,百姓疲敝,若此时与西岐全面开战,胜负难料,恐会生灵涂炭,劳民伤财。
不妨先派使者与西岐议和,探其虚实与诉求,再做定夺,或可避免一场生灵涂炭的浩劫。”
他的声音不紧不慢,神情看似平和,实则透着一丝紧张,目光不时地扫向周围的大臣,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李文翰的话刚一出口,便引起了主战派的强烈不满。兵部侍郎王越,一身戎装打扮,英姿焕发,上前几步,怒目而视,大声驳斥道:“李大学士,此乃怯懦之言!西岐无端犯我边境,烧杀抢掠,若此时求和,岂不是向天下人示弱?
我朝将士的热血岂容辜负?百姓的安危又该如何保障?”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字字掷地有声,身上的铠甲因激动而微微作响,双手紧紧握拳,仿佛下一刻就要奔赴战场与敌人厮杀。
就在两派争论不休之际,户部侍郎刘崇山忧心忡忡地出列,他身材微胖,面色略显苍白,听闻战报后眉头紧锁,向皇帝奏道:“陛下,打仗乃是钱粮之事,臣即刻着手清查国库,全力筹备军饷粮草。
只是这时间紧迫,我朝虽有储备,但长期战争下去,恐难以为继啊。而且如今正值春耕未始,即便征收赋税,也需时日,且会加重百姓负担,影响民生。”
刘崇山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焦虑,双手交叠在身前,不停地揉搓着手指,显示出内心的巨大压力。
这时,一直未表态的工部侍郎张启文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上前说道:“陛下,福喜县主去年收获的高产作物,数月便能一熟,且产量颇丰。
今年春季若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或可解我朝粮草之急啊。”此语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不少大臣露出惊讶之色,有人点头称是,觉得这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也有人面露疑色,对这种闻所未闻之事心存疑虑。
一时间,朝堂之上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大臣们争吵不休,互不相让。
有的大臣面红耳赤,言辞激烈地争论着战争的利弊;
有的大臣则在一旁默默沉思,权衡着局势;
还有的大臣左右观望,尚未表明自己的立场。
一直沉默不语的丞相贺长亭缓缓上前。他年已六十五岁,面容清瘦,一袭深紫色的朝服衬得他气质儒雅,花白的胡须随风轻拂,手中的笏板被他紧紧握住,微微颤抖着。
他先是向皇帝行了一礼,然后抬起头,目光沉稳而深邃,缓缓说道:“陛下,老臣以为,此次西岐突袭,事出突然,背后恐有深意。当务之急,不仅是军事上的应对,还需从外交层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