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有思(第2页)
杭州的繁华林言林语已见识过,李、陈两家却没有。正月底的断桥已经没有残雪,苏堤也没有多少嫩绿的杨柳新枝,西湖的荷才刚沉寂,还要再等一个季节才能亭亭玉立。
园景是有主的,主人家拒绝生人拜访。大家便逛了古城,吃了些特色美食,又去了灵隐寺为衡山弟子长老们烧香祈福。
小住半月,启程北上,江南的春色便渐渐到来。太湖与洞庭的风光各具特色,李家老两口在岳阳见惯了洞庭,却从不厌倦。此时见到太湖,对这养育了无数人的巨泽也同样十分喜爱。
进了苏州城,此处的风土人情与绍兴、杭州又有些不同,大家都很喜欢这里。
苏州四大名园的狮子林还是一片荒芜秃败的寺庙遗迹,没什么看头。留园此时叫东园,石、水俱佳,碧荷还未焕出生机,松竹柳影却是美妙,窗景别有秀韵。
沧浪亭本是一座大园,元时被改成了庙宇,又遭火焚,园不成园。好在亭子还在,此时依傍着绿水,并未改移至小山上。古亭上题刻着不少古诗,绿水的周遭也围了一圈青翠的树木。绿树与碧水,古亭与古诗,交织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瓦檐青石上点点的水坑,章惇或许也曾盯着它发愣。廊柱与古树上早已斑驳的箭疮枪痕,也许还是韩世忠的手笔。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遇治则仕,遇乱则隐,这是无数文人在内心的痛苦挣扎下得出的答非所问的答案。隐,是无可奈何下的逃避,也是无数人无可奈何的选择。
拙政园正在修建当中,给主人家王老御史送了份见面礼,众人便进了拙政园游览。
此时的拙政园刚由大弘寺改建不到十二年,还未完工,是御史王献臣辞官归隐时买下寺庙旧址改建的,还要再过四年才能彻底完成。不过此时工程已经完成得大差不差,有了大概的雏形,初具些神韵。而且这是吴门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设计的图纸,亭台楼阁山石松竹样样不少,都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景致,苍翠清幽,宁静又不乏恬淡。
午后恰逢阵雨,众人便斜倚在雕窗前,侧耳静听雨滴侵檐浸瓦后,又点点滴滴地打在蕉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