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两个皇帝(第2页)

 严续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陛下圣明,虽此次未能,但此举既保障了国库的稳定,又彰显了对郑王的信任和支持,不失为明智之举。”

 “那南楚旧地,本应该缴纳这三年税赋,此时当做补缴。”

 冯延巳亦点头称是,“严大人所言极是,想郑王素有智谋,必能理解陛下的苦衷,并妥善处理好当前的事务。”

 在这片寂静之中,李璟的声音显得格外坚定。

 “望郑王能体谅朝廷难处,于边疆之地坚守阵地,待时机成熟,朝廷定会给予更多援助!”

 “朕相信,凭借郑王的能力和智慧,定能在困境中再创奇迹。”

 随着这番话落下,李璟挥了挥手,示意会议结束。

 众臣纷纷行礼退下,心中却各自揣测着未来的发展。

 孙忌无奈摇了摇头。

 看了看越来越华美的南唐宫殿,心中无奈。

 想起了李昪草创南塘开国时候只有三十老妪做宫女。

 脚穿草鞋而治天下,铁盆洗脸而清乾坤。

 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而今……

 “哎!”

 心中暗暗叹口气道:“太难了,南唐国力下降,实为人祸,而非天灾。”

 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任小人满朝堂。

 千里之外,汴京城。

 柴荣虎视眈眈,看着蜀国地图,此时大战胶着,他若非国事缠身,必奔赴战场不可。

 公元955年,5月

 柴荣看着天,他恨太阳落得太早,升的太迟。

 宫殿中,昼夜燃烧烛火,正如他燃烧的热情。

 为了一统宇内,为了横扫天下六合。

 他每日不回寝宫,通宵达旦处理政务。

 实在困倦了,倚着奏折他睡一会。

 天刚蒙蒙亮。

 升职为端明殿学士的王朴,已经赶到了内殿中。

 王朴恭敬地向柴荣,汇报着最新的政令实施情况。

 柴荣坐于御座之上,目光如炬,仔细聆听着手下重臣的每一句话。

 “陛下,关于敕命天下寺院的政令,臣已按您的旨意进行落实。”

 王朴开始详细报告。

 “未经朝廷敕赐匾额的寺院全部废除,此举旨在整顿佛门,杜绝乱象。”

 柴荣微微点头,示意继续。

 “同时,我们严格禁止私下剃发出家的行为,任何人若想出家为僧或尼,必须事先取得祖父母、父母亲以及伯叔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