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咦呼 作品

第9章 古早文里的倒霉混混8(第2页)

 直到儿子也被拉去从军,只剩阿娘一人留守,舅舅家才强硬地让阿娘接受他们的照顾。

 细数着,阿兄已经从军十二载。今年二十有八,至今未归。想要无病无灾地退役得等到六十岁。阿娘怕自己等不到儿子归家了,更怕等回来的是醒不过来的人。

 她常常闪着泪花偷看夏有米,更是时不时就要搂在怀里,感恩上苍。

 家里还有一个小姨,随商人远嫁扬州。

 二十余年间,寥寥几封书信,说她生了一女,三年后又生了一女。再后来就慢慢杳无音信了,寄过去的信件石沉大海,托人去打听,原来的住宅已经换了主人。

 家中,也没有余力再去寻人。

 只能当作不知。

 ......

 大半个月后。

 地里粮食收好了,柴火也堆得高高的。

 “年年,我以为只要混吃等死。”

 “微笑。”

 夏有米净了净手,刚刚结束厨房大战。

 “有米,等到了长安,我们去翻看几本食谱,对照方子多多练习几次,一定可以成功的!”

 “这小小的蒸饼,难不倒我们!”

 扶额无奈苦笑。

 这些日子,夏有米随阿娘一起练习做蒸饼,才感巧妇难为。

 她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也就会些炒炸煎卤,爆烧熘煸。九窍通了八窍,缺了这“蒸”字不通,差不离就一窍不通。

 谁让她在现代,

 面条吃现成的,

 饺子买包好的,

 馒头是切片去煎的。

 无知之下,稍稍独自与原材料战斗一下。

 才明白,那是劲大了易断,劲小了不弹。火大开裂,火小偏干。

 世上无难事,只要不说出去。

 悄摸将厨房收拾好,拎起柴刀,和大黄进山捡柴去。

 这段时间,不记得来回多少趟。

 冬季里,长安城的柴火可是紧俏的。

 他们还要开早点铺子,得一直供火,消耗非常之大。

 她像个勤劳的小蜜蜂,吭哧吭哧着。

 系统也没有闲着,每看到一种植物或动物,都会将其扫描下来,慢慢也存了一千多种影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