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十翼 作品

第171章 断袖(第3页)

 他也很笃定张哲翰不会因为他亮刀就认为他有敌意,因为局面很简单,他即使是亮刀也不可能打得过在场的人,即便是张哲翰一个,他也未必打得过。所以刀并不是刀,而是身份证。


 “你的任务是什么?”张哲翰直奔主题。


 “促使安史之乱爆发。”蔡希德毫不隐瞒。


 “那现在你已经完成不了了。”


 “我知道。”


 “所以你在等我把任务做完?”


 “是的。”


 “其实我们可以一起让它快点完。”


 “好。”


 所有对话都极度简洁,没有讨价还价,也没有拧巴做作,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甚至没问对方你是谁。


 蔡希德回了自己的大营。当天晚上,两名千牛卫去了蔡希德的中军大帐,三人一起去拜访田承嗣和能元皓,这两位都是山弥境。


 除了和最终剧情相关的阿史那承庆,张哲翰的必杀名单上就只剩下了一位海晏境——薛嵩。


 薛嵩是初唐名将薛仁贵的孙子,父亲是安禄山之前的范阳节度使薛楚玉,是个正儿八经的官二代,并不是铁杆的安禄山部从。虽然参与了安史之乱,但最终的结局是弃暗投明,成了大唐的昭义军节度使。


 所以薛嵩并不是非杀不可,张哲翰决定去找他聊聊,聊好了可以不杀,聊不好再杀不迟。


 薛嵩并没有在军营,而是在家里。他的家是薛府,是祖荫的节度使府,在范阳仅次于安禄山的府邸。


 听卫兵禀报说宣谕使来访,薛嵩赶忙更衣出迎。


 车夫被留在了五辕马车上,宣谕使带着两个丫鬟和薛嵩一起进了府。薛嵩并没有注意到,那个车夫和宣谕使长得一模一样。


 “宣谕使百忙之中光临寒舍,薛嵩感激不尽。”薛嵩的开场白人张哲翰感觉好像有剧情。


 “薛将军乃名将之后,理当拜访。”张哲翰试着对台词。


 “薛嵩愧不敢当,恐辱没了先祖。”


 “将军何出此言?”


 “想当年,先祖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匡扶社稷,名留青史,而薛嵩今日身陷贼巢,难以自拔,恐不得不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或是出淤泥而不染,全在将军一念之间。”


 “此话怎讲?”


 “当今乱局,全因杨国忠与安禄山私怨而起,以一己之私而祸乱苍生,天理难容。若将军深明大义,可为朝廷内应,亦可为大唐立功,续写薛家辉煌。”


 “宣谕使所言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薛嵩愿听从差遣。”薛嵩单膝跪地,拱手俯伏。


 “如此甚好,本使将禀明圣人和太子,来日破贼,记将军首功。”张哲翰赶忙开空头支票。


 “请宣谕使明示,末将该如何行事。”


 “请将军明日亥时,请将军带本部人马包围节度使府。”


 “末将手下兵力不足万人,恐怕……”


 “将军尽管放心,蔡希德将军的三万兵马将与你同时行动。”


 “薛嵩赴汤蹈火,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