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卿 作品

第四十六章 称量亲情的价值(第2页)

 叶青釉惯会看人脸色,沉思数秒之间,霎时便明白为什么这些人会觉得这件事很有必要,甚至她也觉得很有必要—— 

 说到底,这就是买断制和分期制的区别。 

 和寻常买断制不同,这种分家给敬老钱的事儿,其实有很重要的一点。 

 这一点不是什么时候给敬老钱,也不是能否一次性掏出那么一大笔的钱 

 最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老人家能够活到什么时候。 

 活一年,活十年,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从一开始,给多少的敬老钱,都是由‘寿命’这个大前提说了算。 

 若是按照一年一交的期证来算,那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老人家能活多久,自然就能够领多久的敬老钱。 

 等老人家一死,儿孙再收拾收拾老人家的被褥床盖,找找有没有‘漏网之鱼’,找到了便拿那钱置办棺材丧葬,没有寻到的话便自认倒霉,一边直呼晦气,一边讨钱下葬 

 这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正常到说出来可能有些人甚至会觉得刺耳。 

 而让叶青釉心脏逐渐加快的‘断证’,却是更加的有意思。 

 根据老金头所说,‘断证’通常是外出不能及时交钱的人所立的。 

 不能及时回家,不能侍奉老人左右,不能及时送钱,所以要将钱提前结清,也算是提前将该尽的孝心一起尽,以防后续有什么纷乱事说不清 

 而这里最耐人寻味的一点便是,如此一来,立下断证的人,就好像是提前‘斩断亲缘’一般。 

 这才是断证中‘断’的由来。 

 这世上,没有人能够提前预知他人的死期,孩子不能,大人,老人不能除了凶手,没有人能。 

 所以,立证人往往会多估算一些老人的年岁,然后一次性收齐银子,交给老人,老人想要怎么花钱,那都是他们的事情。 

 斩断亲缘 

 一笔银子花出去,便不用时时扯上关系。 

 什么年初岁末送敬老钱,同原先恶心人的叶家有牵扯这些事儿,通通都没有。 

 往后的事儿,谁也说不准,若是他们家以后真的能赚银子,这家人还要附骨吸血,只消一句‘断证已成’,事儿,也就该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