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亦昔 作品
第524章 喜报(第2页)
李兴贤又劝,“墨贤弟,事已至此,看开些吧,左右你还年轻,不像我们几个,年纪一大把。”
寒窗苦读十年的人很多,但能在二十岁便成为贡士的人可不多,有些人终其一生还是秀才。
稍微好点的能中个举人,被平民百姓尊称一声举人老爷,因此墨胜华倒也算有点真本事。
而在他们这桌人之中,又以他的年纪最小,其他人都早已弱冠,比如晏城都已为人父。
今晚是李兴贤组的局,墨胜华也是他相邀,他自该负责,便说些好听的场面话来安慰他。
墨胜华叹气,“李兄说笑了,你不过是弱冠之年,而胜华今年也年已二十,只是无法行冠礼。”
几年前墨老太爷去世,墨昭华的及笄礼便被耽误,如今墨老夫人去世,又赶上了他的冠礼。
李兴贤又安抚,“说句不好听的话,墨贤弟如今守孝,总比入仕后丁忧强,那可是需得先辞官。”
晏城附和,“是啊,墨老夫人年事已高,总有那么一天,只是如此一来要耽误墨贤弟议亲了。”
墨胜华还真被这句话给安慰到了,墨老夫人缠绵病榻,确实活不了多久,他便打住话题。
“都是胜华的不对,今日可是诸位的大日子,胜华却在这喝闷酒,坏了诸位的雅兴。”
李兴贤打圆场,“没有,我们也是为贤弟惋惜,不过我们相信,三年后墨贤弟定能一鸣惊人。”
友人甲举起酒杯,“来来来,今日高兴,大家喝酒,考完了也可安心,定要不醉无归。”
他们举杯同庆,连续喝了几杯后,李兴贤问墨胜华,“不知墨贤弟可有关注今日的放榜?”
“让书童去看了下,我们书院中进士的人并不多。”同窗便是以后的人脉,墨昭华自然在意。
李兴贤不以为然,“这自是比不上国子监,也比不上四大书院,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国子监乃是东陵的最高学府,入学条件苛刻,古往今来出了不少的国之栋梁,肱骨大臣。
不过国子监多是盛京人士,四大书院则在江南一带,天南地北的学子都有,入学要求也不低。
历朝历代,除了国子监便是四大书院的学子中举率高,因此越发引得学子挤破头颅往里考。
除了国子监与四大书院之外,也还有其他的书院,比如李兴贤他们几个所在的豫璋书院。
盛京城不大,却有好几家书院,豫璋书院本也不错,吸引了天南地北不少的学子来求学。
友人甲有了些醉态,“今年国子监的风头都被我们书院给盖了过去,只因出了个状元。”
友人乙道:“可不是,这么多年来,状元基本都出自国子监,四大书院都只能争榜眼探花。”
有人丙冷笑一声,“是啊,偏偏今年我们书院竟然还出了个状元郎,可不得大出风头么?”
晏城喝了口酒,“我们院长确实有眼光,也不枉他给杨争流垫学费,白送书都要将人留下来。”
李兴贤道:“容慎殿试的成绩也很不错,宫中有消息说陛下考虑了许久,都无法从中做出抉择。”
友人甲奉承,“李兄不愧是淑妃娘娘的本家,连宫里的消息都这般轻松得到,以后必能平步青云。”
友人乙不甘人后,“李贤弟到时高升了,可莫忘了拉愚兄一把,提携之恩愚兄定当涌泉相报。”
李兴贤逢场作戏,“好说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们仕途走得好,我自然也多了个帮衬。”
墨胜华突然道:“这可就有意思了,容慎与杨争流交好,多次相助,结果却反而被他抢了状元。”
“咦?”友人丙若有所思,“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若没有杨争流,那容慎自然就是状元。”
墨胜华眸色阴沉,“你们说容慎会不会因此对杨争流怀恨在心,日后在仕途上给他使绊子?”
李兴贤冷嗤,“以容慎的家世与背景,他若真出手,杨争流这等庶民之子,连反抗的机会都没。”
寒窗苦读十年的人很多,但能在二十岁便成为贡士的人可不多,有些人终其一生还是秀才。
稍微好点的能中个举人,被平民百姓尊称一声举人老爷,因此墨胜华倒也算有点真本事。
而在他们这桌人之中,又以他的年纪最小,其他人都早已弱冠,比如晏城都已为人父。
今晚是李兴贤组的局,墨胜华也是他相邀,他自该负责,便说些好听的场面话来安慰他。
墨胜华叹气,“李兄说笑了,你不过是弱冠之年,而胜华今年也年已二十,只是无法行冠礼。”
几年前墨老太爷去世,墨昭华的及笄礼便被耽误,如今墨老夫人去世,又赶上了他的冠礼。
李兴贤又安抚,“说句不好听的话,墨贤弟如今守孝,总比入仕后丁忧强,那可是需得先辞官。”
晏城附和,“是啊,墨老夫人年事已高,总有那么一天,只是如此一来要耽误墨贤弟议亲了。”
墨胜华还真被这句话给安慰到了,墨老夫人缠绵病榻,确实活不了多久,他便打住话题。
“都是胜华的不对,今日可是诸位的大日子,胜华却在这喝闷酒,坏了诸位的雅兴。”
李兴贤打圆场,“没有,我们也是为贤弟惋惜,不过我们相信,三年后墨贤弟定能一鸣惊人。”
友人甲举起酒杯,“来来来,今日高兴,大家喝酒,考完了也可安心,定要不醉无归。”
他们举杯同庆,连续喝了几杯后,李兴贤问墨胜华,“不知墨贤弟可有关注今日的放榜?”
“让书童去看了下,我们书院中进士的人并不多。”同窗便是以后的人脉,墨昭华自然在意。
李兴贤不以为然,“这自是比不上国子监,也比不上四大书院,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国子监乃是东陵的最高学府,入学条件苛刻,古往今来出了不少的国之栋梁,肱骨大臣。
不过国子监多是盛京人士,四大书院则在江南一带,天南地北的学子都有,入学要求也不低。
历朝历代,除了国子监便是四大书院的学子中举率高,因此越发引得学子挤破头颅往里考。
除了国子监与四大书院之外,也还有其他的书院,比如李兴贤他们几个所在的豫璋书院。
盛京城不大,却有好几家书院,豫璋书院本也不错,吸引了天南地北不少的学子来求学。
友人甲有了些醉态,“今年国子监的风头都被我们书院给盖了过去,只因出了个状元。”
友人乙道:“可不是,这么多年来,状元基本都出自国子监,四大书院都只能争榜眼探花。”
有人丙冷笑一声,“是啊,偏偏今年我们书院竟然还出了个状元郎,可不得大出风头么?”
晏城喝了口酒,“我们院长确实有眼光,也不枉他给杨争流垫学费,白送书都要将人留下来。”
李兴贤道:“容慎殿试的成绩也很不错,宫中有消息说陛下考虑了许久,都无法从中做出抉择。”
友人甲奉承,“李兄不愧是淑妃娘娘的本家,连宫里的消息都这般轻松得到,以后必能平步青云。”
友人乙不甘人后,“李贤弟到时高升了,可莫忘了拉愚兄一把,提携之恩愚兄定当涌泉相报。”
李兴贤逢场作戏,“好说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们仕途走得好,我自然也多了个帮衬。”
墨胜华突然道:“这可就有意思了,容慎与杨争流交好,多次相助,结果却反而被他抢了状元。”
“咦?”友人丙若有所思,“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若没有杨争流,那容慎自然就是状元。”
墨胜华眸色阴沉,“你们说容慎会不会因此对杨争流怀恨在心,日后在仕途上给他使绊子?”
李兴贤冷嗤,“以容慎的家世与背景,他若真出手,杨争流这等庶民之子,连反抗的机会都没。”